
鲫鱼:
鲫鱼,又称鲋鱼、鲫瓜子、鲫皮子、肚米鱼,鲫鱼(鲤科)。
地方名:
草鱼板子、喜头鱼、鲫瓜子、鲋鱼、鲫拐子、巢鱼、刀子鱼、鲫壳子。
形态特征:
一般体长15~20厘米。呈流线型(也叫梭型),体侧扁而高,体较厚,腹部圆。头短小,吻钝。无须。鳃耙长,鳃丝细长。下咽齿一行,扁片形。鳞片大。侧线微弯。背鳍长,外缘较平直。背鳍、臀鳍第3根硬刺较强,后缘有锯齿。胸鳍末端可达腹鳍起点。尾鳍深叉形。一般体背面灰黑色,腹面银灰色,各鳍条灰白色。因生长水域不同,体色深浅有差异。
鲫鱼的性味:
鲫鱼味甘、性平。
鲫鱼的归经:
入脾、胃、大肠经。
鲫鱼的功效:
具有健脾、开胃、益气、利水、通乳、和中补虚、除湿、补虚赢、温胃进食、补中生气之功效。
古人对鲫鱼的相关记载:
保升曰∶鲫,所在池泽有之。形似小鲤,色黑而体促,肚大而脊隆。大者至三四斤。
时珍曰∶鲫喜偎泥,不食杂物,故能补胃。冬月肉浓子多,其味尤美。
郦道元《水经注》云∶蕲州·广济·青林湖有鲫鱼,大二尺,食之肥美,辟寒暑。
东方朔《神异经》云∶南方湖中多鲫鱼,长数尺,食之宜暑而辟风寒。
《吕氏春秋》云∶鱼之美者,有洞则鲫为佳品,自古尚矣。
食用鲫鱼的禁宜:
宜:慢性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营养不良性浮肿者宜食;孕妇产后乳汁缺少者宜食;脾胃虚弱,饮食不香者宜食;小儿麻疹初期,或麻疹透发不快者宜食;痔疮出血,慢性久痢者宜食。
忌:鲫鱼补虚,诸无所忌。但感冒发热期间不宜多吃。
鲫鱼食疗方:
清炖鲫鱼:
食材:鲫鱼1条,橘皮10克,生姜50克,胡椒2克,吴茱萸2克,黄酒50克,盐、葱、味精适量。
做法:将鲫鱼去鳞及内脏,生姜切片后放鱼上几片,其余和橘皮、胡椒、吴茱萸一起纱布包填鱼腹内,加入黄酒、盐、葱、和水15毫升,加水适量,文火慢炖半小时,取出药包加入味精即可。
功效:温胃止痛,治虚寒胃痛,对清水腹泻,腹痛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