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夜emo时摸出褪黑素的举个手?
但有人吃完秒变睡美人
有人却睁眼到天亮更崩溃?
两位失眠患者的真实经历
给所有熬夜党敲响警钟!
同样的失眠困扰,同样的褪黑素治疗,为何有人酣然入梦,有人辗转难眠?当52岁出差达人陈先生与28岁职场新人谋女士在深夜同时打开褪黑素瓶盖,命运的齿轮却转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
陈先生,52岁,经常国外出差回国后入睡时辗转反侧,他在服用褪黑素后,感到身体逐渐放松,不久进入了一个深沉而平静的睡眠。
谋女士,28岁,因工作压力大经常失眠期待能有一个好眠,近期服用褪黑素后发现无太大帮助,入睡时她的思绪依旧活跃,夜晚的宁静反而让她更加清醒。
【灵魂拷问】
同是失眠人,效果差这么大?
原来褪黑素专治"生物钟叛变"
焦虑型失眠吃再多也白搭!
下面我们来深入了解褪黑素
↓↓↓
褪黑素是松果体产生的一种胺类激素,血清生理MT水平为10-180ng/L,峰值出现在凌晨2-4点。是调节人体内稳态功能的关键激素,在调节睡眠、调节生物钟、能量代谢、性行为、免疫、生殖、心血管系统的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另外,MT也具有抗癌活性。
光照是最主要的外部因素。光照影响下丘脑前部的视交叉上核从而影响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主要在夜间分泌,具有调节昼夜节律和睡眠-觉醒周期的作用。在夜间,缺乏光照会促进褪黑素的分泌,从而促进睡眠。而白天或在强光下,其分泌会受到抑制会促进觉醒。虽然褪黑素的产生受视交叉上核调节,但是视交叉上核对光照的敏感度是不一致的,所以褪黑素释放的时间、相位和幅度取决于光照的时间、强度、光谱特性和光照持续时间。
年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褪黑素的分泌会逐渐减少,尤其是在35岁以后。
其他影响因素包括饮食中色氨酸的可用性、某些药物和化学物质的使用,以及个体的生物钟和健康状况。
褪黑素临床应用的适宜人群
褪黑素在临床应用中,对于众多存在睡眠——觉醒周期障碍的人群而言,是一种具有积极辅助作用的物质。
倒时差人群在长途跨时区旅行后,身体生物钟与目的地昼夜节律不符,像从亚洲飞欧洲,白天困倦、夜晚难眠。褪黑素可调整生物钟,缓解时差导致的睡眠紊乱。
睡眠相位后移症患者因身体生物钟被破坏,常凌晨两三点才入睡,早上很晚醒。长期不规律作息、深夜使用电子设备干扰了褪黑素分泌节奏。补充外源性褪黑素,能校准生物钟,提前入睡时间。
多因昼夜节律打乱引起褪黑色素分泌不足,如倒班工作者常见于医护、安保、工厂工人等,他们昼夜颠倒工作,生物钟难调整,白天难睡、夜间困倦,影响工作与健康。褪黑素模拟夜间分泌状态,助其在白天营造睡眠环境,改善睡眠。
部分失眠人群因自身褪黑素分泌不足,人体夜间黑暗时松果体分泌褪黑素,传达睡眠信号,分泌减少则入睡难、睡眠浅。补充外源性褪黑素可助其入睡,延长睡眠时间。
其他褪黑素分泌不足的人群,如老年人分泌能力随年龄下降,或脑部松果体肿瘤患者影响分泌功能。对这类因褪黑素不足引发睡眠障碍者,适当补充能改善睡眠。
褪黑素的用法
滥用褪黑素的不良副作用
头晕、头痛、疲劳、恶心、皮肤过敏反应,高剂量的褪黑素也可诱导睡眠,但却可能造成节律延迟,引发新的问题。
▪️副作用警告
▪️头晕头痛算轻的
▪️乱吃可能把生物钟整崩溃
▪️皮肤过敏星人快跑
褪黑素服用建议
2013年一项研究显示服用褪黑激素补充剂的人入睡速度加快了7分钟,整体睡眠时间增加了8分钟。每个人的生理和代谢情况不同,对褪黑素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有些人可能对褪黑素敏感,效果显著,而有些人则可能不太敏感。对于睡眠-觉醒周期障碍的人群失眠患者,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短期、提前低剂量使用褪黑素,并结合改善生活习惯和解决失眠的根本原因,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短期用 ✔️低剂量 ✔️睡前2小时
✖️别当糖吃 ✖️别自己加量
配合这些效果翻倍?
▪️睡前关灯玩手机=自杀式熬夜
▪️下午4点后别碰咖啡
▪️焦虑型快去做正念冥想
转发给深夜数羊的TA
有些失眠真不是褪黑素的锅
再提醒一遍:
保健品≠药品!
长期失眠速去挂号!
【小编碎碎念】
你用过褪黑素吗?
是秒睡神器还是智商税?
评论区交出你的血泪史!
主要社会兼职:
深圳市医师协会神经病学青年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预防医学会睡眠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医生协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委员
擅长:头痛头晕、脑卒中、癫痫、帕金森病、脑炎、器质性精神障碍、睡眠障碍、焦虑抑郁障碍等疾病的诊治和神经系统急危重症的抢救。主持及主要参与省级、厅局级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发表科研论文四十余篇,主持完成十余期国家级、省市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
---END---
本篇科普致力于公益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文字、图片、视频涉及侵权或违规,请及时告知删除。
文:神经内科 刘涛
编辑:魏素芬
初审:神经内科 王清勇
审核:张国磊、梁媛
审核发布:吴本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