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为什么会“痛”

黄基立医生 发布于2022-01-02 18:57 阅读量441

本文由黄基立原创


痛风的出现并不是无端端的突然发作的,或者有的迷信说法:今天运气不好,倒霉运来了,”的幽灵在我的脚下缠绕。


痛风之所以”,是因为关节(比如第一足掌趾关节、踝关节)内出现了炎症反应,一般是无菌性炎症,白细胞聚集,局部的炎症释放炎症介质(如组胺、缓激肽、钾离子、5-羟色胺、氢离子、前列腺素、乙酰胆碱、加压素等),刺激了痛觉感受器(游离的神经末梢)所致。感受器的兴奋冲动,沿神经纤维、脊髓上行至丘脑接替核、脑干网状结构,还有边缘系统、皮层感受区,感受到“快痛”或“慢痛”。当然这里有“痛阈”的概念,就不展开说。


那么痛风为什么局部会出现炎症反应?首先是因为血中的尿酸升高,尿酸盐小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或其他组织中。但有很多人会说,你看我几年都是尿酸升高的,没打闲理,也没降尿酸呀,从来也没有痛风过。打住!打住!是因为尿酸盐一直在关节中沉积,只是没有诱发炎症而罢。一旦发生炎症,爆发疼痛就接踵而来。这炎症”就像是有尿酸盐沉积的高尿酸患者的“扳机”或“按钮”,扣动这扳机,或按动这开关,“原子弹”就爆炸了。也可以说,高尿酸血症时的尿酸盐关节沉积是痛风患者“痛风”爆发的前夜!



有患者诉昨晚喝了酒,今天醒来发现脚痛了;昨天运动一下,今天脚踝就红肿到不能走路了;吃了海鲜、老火靓汤,聚会还没散,痛风就发作了;有时降尿酸治疗,尿酸从700多μmol/L一下子到了200多,数值是好了,但痛风又反了;有吃氧氟沙星抗菌药、呋噻咪利尿药、烟酸降脂药等治疗,其它病好了,痛风却来了••••••种种的现象就只是扣动“痛风”的扳机而已。


痛风病的“痛”了就止痛吧。


抗局部炎症是常用的方法。非甾体类抗炎药是目前最普遍应用的,如艾瑞昔布、双氯芬酸钠、洛索洛芬片、醋氯芬酸钠、塞来昔布、美洛昔康、依托考昔、吲哚美辛、乙酰氨基酚、消炎痛等。甾体类抗炎药就指的是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甲泼尼龙、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


秋水仙碱是临床中总结出来的有效痛风药物。它抑制局部的白细胞(或说粒细胞)释放炎症介质非常明显,所以在刚发的痛风非常见效就是这个原理。他也是抗局部炎症药物,因指南推荐,所以单列出来。


除了外周的止痛药外,还有中枢镇痛药,如元胡止痛片、罗通定、待因片、曲马多、罂粟碱、杜冷丁、吗啡等,当然有些是麻药,一般是不用,非紧急而禁用!


有一些是复合制剂,有局部抗炎药和中枢镇痛药一起的,如洛芬待因片等。


止痛还有局部用药的。如硫酸镁水剂、扶他林胶剂、双氯芬酸钠贴剂、洛索洛芬贴剂等,甚至冷敷,都会有效。


当然,要想没有“痛风”,首先没有“高尿酸”;要想没有痛风复发,控制高尿酸是硬道理!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0,36(1):1-13

[2]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共识专家组(梅长林等).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17,56(3):235-248. 

[3]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曾小峰等). 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16,55(11):892-899.

[4]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陈香美等).中国肾脏疾病高尿酸血症诊治的实践指南(2017版)



你可能还喜欢阅读如下内容:

  1. 痛风需要碱化尿液!

  2. 预防痴呆吃脂肪

  3. 肾功能到多少才是尿毒症

  4. 尿酸降至多少合适?

  5. 痛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