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位年轻妈妈抱着3岁的小男孩来到小儿外科就诊,一坐下就忐忑忧愁地告诉医生:“宝宝右侧阴囊肿大近3年,曾于多家医院看诊,超声检查考虑为精索鞘膜积液,经人介绍慕名前来就医。” 小儿外科刘红波副主任医师详细检查后,确诊小男孩患的是鞘膜积液,随即提出适宜的治疗方案,经与家长沟通,小男孩于入院第三天在全麻下行“右侧鞘状突高位结扎术”,从切皮、放出积液、鞘状突高位结扎、止血,到缝皮手术结束,仅仅用了13分钟时间。
我院采用微切口(0.8-1.0cm,不用缝针拆线)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疝气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安全、有效,并且极大的降低了因为手术时间过长导致的麻醉风险加大等情况。
小儿鞘膜积液
是指鞘膜腔内积聚的液体超过正常量而形成的囊肿。
因为先天性腹膜鞘膜突在出生前后未能闭合而形成的一个鞘膜腔,它导致液体的积聚、扩张而形成梨形的腔囊,俗称“水蛋”。
根据鞘状突闭合的位置不同,可分为:
睾丸鞘膜积液
精索鞘膜积液
睾丸精索鞘膜积液(婴儿型)
交通性鞘膜积液(先天性)
等四种类型
睾丸鞘膜积液
为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阴囊有较大圆形或梨形光滑肿物,与腹腔不相通,肿物也不会缩小,睾丸不能摸到。
精索鞘膜积液
在精索部或腹股沟管有圆形、椭圆形光滑肿物,与腹腔及睾丸鞘膜囊不相通,肿物不会缩小,可以摸到睾丸。
形成原因是腹膜鞘状突在睾丸上方和腹股沟内环处闭合,精索部鞘膜未闭合而造成积液。
睾丸精索鞘膜积液
婴儿型
呈梨形囊肿,梨柄朝向腹股沟区,可延伸至内环。与腹腔不相通,肿物不会缩小,囊肿大小不随体位改变而变化。由腹膜鞘状突闭合位于内环处或内环至精索部。当液体多、张力大时,也不易扪及睾丸、附睾和精索等。
先天性
交通性鞘膜积液
腹膜鞘状突完全未闭合,鞘膜囊与腹腔相通。囊内积液可自由进出,肿物可压缩,其大小随体位改变而变化。
鞘膜积液是小儿阴囊部最常见的疾患之一,常出现单侧阴囊逐渐肿大,肿物可呈卵圆形或梨形,触之有弹性和囊性感,一般不疼痛,可有坠胀不适,用手电筒照射肿物有透光感。
宝妈
小儿鞘膜积液影响生活吗?
1. 睾丸周围的鞘膜积液压迫睾丸,影响血液循环和温度调节,严重的可能引起患侧睾丸萎缩,影响生精功能。
2. 鞘膜积液过大,将来会影响夫妻生活。
3. 对于继发于结核、睾丸炎等疾病者,很可能降低患儿成年后的生育能力。
刘主任
宝妈
那该怎么办?
大多数婴幼儿的鞘膜积液都有自行慢慢吸收和自行闭合消退的可能。
但对于年龄超过2岁的儿童鞘膜积液患者,其鞘突管闭合的可能性很小,当鞘膜积液持续存在或增加或者有可能并发腹股沟疝时,应予考虑手术治疗,建议在两岁左右选择手术,手术目的是避免精索受压导致睾丸因血液循环障碍而萎缩。
刘主任
专家介绍
刘红波
副主任医师、硕士
自2000年开始从事小儿外科工作。擅长小儿外科常见病如包茎、隐匿性阴茎、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隐睾、血管瘤、淋巴管瘤等;疑难疾病如胆道闭锁、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巨结肠、食管闭锁、复杂直肠肛门畸形(先天性肛门闭锁)、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先天性肠闭锁,十二指肠梗阻如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环状胰腺、十二指肠隔膜等)、肾积水、重肾、膀胱输尿管反流、尿道下裂等疾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近十篇。
end
制作:黄丽丽
审核:王静杰
关注我们
西院区(原人民医院院区)服务号
东院区(原中心医院院区)服务号
我院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