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载今日头条 子宫内膜息肉如何治疗,附陈玉英主任中药治疗验案
原创 卢言琪 2020-12-02 19:14:54
每到年底,又是一个体检高峰。许多女性检查发现了有子宫内膜息肉,心里难免紧张,本文介绍一下什么是子宫内膜息肉,为什么会长此息肉,以及该怎么办。
首先要说明的是,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的常见病,是由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所致。从育龄期到绝经后的女性,都是子宫内膜息肉的高发人群。
它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主要认为内分泌因素相关。雌激素可促使子宫内膜增生而产生月经,因而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与雌激素水平过高密切相关。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经常吃一些激素类的保健品,都会使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
长期妇科炎症刺激、宫腔内异物(如避孕环)刺激、分娩、流产、产褥期感染、手术操作或机械刺激,都可能引起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且长期的炎症刺激会使息肉越来越大。年龄增长、高血压、肥胖、糖尿病、乳腺癌术后长期应用他莫昔芬等,都是子宫内膜息肉的高发因素。
本病常见于35岁以上的妇女。单发较小的子宫内膜息肉常无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见月经过多及经期延长。也有的会引起不规则阴道流血、不孕、腹痛、白带异常。大型息肉或突入颈管的息肉,易继发感染、坏死,而引起不规则出血及恶臭的血性分泌物。
临床诊断主要以超声诊断为主,宫腔镜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是子宫内膜息肉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息肉易复发。子宫内膜息肉偶有恶变,尤其是绝经后阴道流血者,息肉呈不典型增生时,应以癌前病变看待。
现代医学认为,无症状的息肉,可暂时不用治疗,半年到一年定期复查即可。如果有明显临床症状,或者宫腔内赘生物无法完全排除恶性可能性的患者,建议尽早手术治疗;另外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发现子宫内膜息肉可能的,也建议手术后再试孕。宫腔镜息肉切除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相关风险较低,切除的组织全部送病理检查。对40岁以上的患者,若出血症状明显,上述治疗不能根除或经常复发者,可考虑全子宫切除术。本病容易复发,手术后应定期复查,每3个月复查一次,但对无症状者,不必反复手术治疗。
子宫内膜息肉癌变的几率很低,但是还是会引起心理、生理的不适。很多人没有明显症状,也不需要手术治疗,或者手术后反复复发,或者畏惧手术,或者对此过于焦虑,这时候可以考虑使用中药进行治疗。中医药针对此类疾病,因人制宜,辨证施治,疗效不错,下面举一实例,大家参考。
某女,41岁,既往有左侧乳腺结节病史。妇科超声检查发现子宫内实性结节8×7×5mm大小,37×23mm游离无回声区(盆腔积液),在外院检查后证实是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不愿手术切除,要求中医药治疗。面诊患者见:精神尚可,畏寒怕冷,多梦,脾气急躁,左侧乳腺结节胀痛,食欲、睡眠、大小便尚可。舌红,舌苔薄白,舌下络脉怒张,脉弦细。
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是全国首家开展“纯中医治疗”的公立医院。该院的肿瘤科陈玉英主任医师一致致力于各种良恶性肿瘤、息肉类疾病的中医治疗。
针对此例患者的子宫内膜息肉,陈玉英主任认为:该患者以肝气郁滞证为主。肝气内郁,郁而化热,则见舌红、多梦、脾气急躁;气机不畅,正气不能外达,则觉畏寒怕冷;这个是寒热并见的病机。同时气机不畅,气郁则血滞、血瘀,因此可见舌下络脉怒张。舌红、脉细,脾气急躁,考虑兼有肝血不足,治疗时应该注意扶正。气机不畅,导致血、水、痰、气等停滞于局部即可导致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
处方以疏肝解郁,理气通滞为主,兼以扶正。药用柴胡、川楝子、香附、橘核、郁金为主,兼以桂枝、白芍、白术、甘草、女贞子以扶正,同时加入漏芦、牡蛎、山豆根、龙葵以对症化瘀消肿。服用中药后,左侧乳腺胀痛逐渐消失、脾气明显好转、睡眠尚可。共口服中药35副,彩超复查显示:子宫、双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即子宫内膜息肉已消失,盆腔积液也已消失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