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旬男子视力下降数年,误以为老花提前,一查竟是罕见巨大瘤

张波医生 发布于2020-09-21 09:49 阅读量6026

本文由张波原创

胡先生,45岁,近几年发现双眼视力明显下降,但一直找不到明确原因,没有在意,但近一个月发现视力下降尤其明显。在某医院眼科就诊,详细检查后发现不但视力下降,双眼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视野缺损,尤以左眼为重,头颅磁共振扫描见脑内一类似鸡蛋大小肿瘤。


经神经外科医生会诊后考虑为垂体瘤,由垂体瘤压迫视神经造成双眼视力下降。辗转多家医院,胡先生最终找到张波主任。

四旬男子视力下降数年,误以为老花提前,一查竟是罕见巨大瘤


张波主任仔细研究了患者的磁共振资料后,认为胡先生垂体瘤诊断明确,还需进一步进行眼科查体、垂体激素水平测量、垂体增强MRI等相关检查。眼科检查提示左眼失明,右眼接近失明,颞侧视野缺损。垂体相关激素指标低下。结合上述资料,张波主任认为,患者所患疾病为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无功能型),肿瘤并不具有内分泌功能,但由于瘤体巨大,压迫了视神经,下丘脑垂体导致了患者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垂体功能低下致全身无力、反应迟钝等临床表现。


而目前唯一的治疗方式就是手术切除肿瘤,减除肿瘤压迫,以期尽早尽力使视力恢复。目前手术方式,主要有开颅手术切除肿瘤和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肿瘤,而患者肿瘤如鸡蛋大小,属于巨大垂体腺瘤,肿瘤已经向两侧完全包绕大血管;向上已突破鞍隔压迫视神经、视交叉、下丘脑,突入到第三脑室。向下侵蚀充满蝶窦,甚至部分蝶窦前壁也已被严重浸润破坏,向前向后亦分别侵袭浸润前颅底和上斜坡骨质。

四旬男子视力下降数年,误以为老花提前,一查竟是罕见巨大瘤


开颅手术不但切口大、创伤重,而且由于肿瘤解剖位置非常深,在探查、分离、切除肿瘤的过程中,非常容易损伤周围重要的神经、血管组织,术后可能增加相关并发症,同时因肿瘤巨大,也不易被完全切除。


而经单鼻孔入路的手术方式虽然微创,但实际可操作空间非常有限,因肿瘤巨大且周围的血管、神经、骨质侵袭浸润,同样非常不利于肿瘤的完全切除。另外,由于垂体是人体的内分泌中枢,术后容易出现尿崩症、垂体相关激素水平低下等并发症。因此这将会是一台高难度的手术。


家属及患者充分理解手术风险,但仍决定完成这一高难度手术。张波主任综合利弊分析,为患者选择“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巨大垂体腺瘤”的术式,即经右鼻孔入路切除该肿瘤。经过近3小时的手术,成功分离、切除患者的巨大垂体腺瘤,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周围重要解剖结构,术后视力明显较术前改善,无尿崩、离子紊乱、高热等并发症。目前患者仍在继续治疗,待进一步恢复即可出院。

四旬男子视力下降数年,误以为老花提前,一查竟是罕见巨大瘤


同时,张波主任也在此提醒广大网友:如果出现短期内视力明显下降、视野缺失等症状,不一定是眼科相关疾病。一定要行头颅CT或头颅次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因为压迫视神经的垂体瘤同样可能造成视力下降、视野缺失。


垂体腺瘤是最常见的脑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由于肿瘤位置同时位于神经和内分泌中枢,因此会引发神经功能障碍和内分泌代谢紊乱。目前垂体瘤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药物和定向放疗为辅的方式。垂体瘤的治疗既要解决肿瘤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更要解决肿瘤引起的内分泌功能障碍,多学科合作的规范化诊疗模式对于提高垂体瘤的诊疗水平极为重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