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蛋白尿、血肌酐升高是慢性肾脏病吗?
经常有体检后来看报告的患者,“医生,这个尿蛋白阳性有没有问题?这个血肌酐升高一点点需要治疗吗?没什么不舒服不要紧吧?”,到底是不是慢性肾脏病?
蛋白尿、血肌酐升高是肾脏损害最为常见的指标,根据国际肾脏病指南,诊断为慢性肾脏病一般需要满足2条标准,1.病程大于3个月,由于慢性肾脏病非常隐匿,常发现比较晚,因此首次发现时病程往往已经超过3个月,2.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1.73m2,这个一般会根据性别、年龄、血肌酐、种族等估算,或者有血尿、蛋白尿等尿检异常并考虑是肾脏疾病引起,或者有彩超/CT等影像学提示肾脏结构上的异常,如多囊肾、肾错构瘤等。
2.慢性肾脏病不好治-充满无力感
当医生经过分析病情考虑是慢性肾脏病时,因慢性肾脏病多数难以治愈,部分还可能发展至尿毒症,许多患者表现为充满无力感。慢性肾脏病不容易被发现,据统计,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知晓率只有12.5%,许多慢性肾脏病患者,即使到了肾衰竭,也没有诸如水肿、泡沫尿、乏力、腰膝酸软、食欲不佳等症状,等检查发现为慢性肾脏病时,往往难以接受,感觉生活没有希望,甚至不想配合治疗。
3.慢性肾脏病有的治
慢性肾脏病的治疗通常包括四方面,首先说药物,因尿蛋白是肾脏病进展最主要的原因,目前有部分可能减少尿蛋白的药物Rassi(如普利类、沙坦类降压药)、SGLT-2(如部分列净类降糖药)、非奈利酮,还有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还包括辩证合理选择中药,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二是对于合并的一些疾病积极干预控制,如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乙肝、血钾异常、酸中毒等,三是注意避免肾毒性的药物,其中常见的有非甾体消炎药、部分抗生素、部分感冒药、造影剂等,四是生活方式干预,有许多证据证明生活方式诸如睡眠、运动、饮食、情绪都会影响肾脏病的进展,通过改善睡眠、合理运动、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调整情绪等有利于减轻肾脏损害。
当发展至慢性肾脏病4-5期时,其进展速度往往比较快,之前许多能用于减轻肾脏损害的药物往往不能用,可用的措施确实比较少,中药汤剂口服、中药保留灌肠、中药穴位贴敷等中医特色治疗可能有一定效果。
4.慢性肾脏病需要治更需要管
多数慢性肾脏病进展是比较缓慢的,到临床中发现时就到了尿毒症期多是因为前期症状比较轻没有重视,因此,管的第一项措施尽量早发现,就是一旦有症状,即使轻微,及时就诊,即使没有症状,也建议定期体检,尿液检查是一个既简单又方便的检查,在社康就可以完成,对于早期发现肾脏病价值非常大,如果有肾损害的苗头,需看看肾功能、B超,可以初步了解肾脏的情况。二就是做好慢病管理,经常可以遇到一些患者在发现尿毒症时,追溯既往病史,发现在1、2年前就已经检查发现过蛋白尿、血肌酐升高,甚至已经经过规范治疗,但自己觉得治来治去都治不好,就慢慢的停掉药物,也不复查了,相比较规范诊治、规律复诊的患者而言,其进展速度要快很多,因此对于已经明确有慢性肾脏病,除了把病情查清楚、定好治疗方案,定期复诊。
5.慢性肾脏病怎么管好?
为什么这种不规范治疗导致病情发展很快的情况经常出现呢?我们发现与2个因素关系比较大,一是患者的相关医学知识相对减少,对一些知识难以真正理解,认识不足,未产生自我管理好的强烈愿望,或者认为治不治、查不查都一样,二是工作繁忙,即使开始认识到了也愿意管理好,但容易忘记,没有人帮忙督促。因此,我们引进中医慢病管理系统,拟通过多维宣教方式,培养内行病人,让病人懂得这个疾病的诊治、预后、生活方式干预等,同时通过慢病系统定期推送信息,帮助患者一起管理,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好残余肾功能,延缓或者避免发展至尿毒症。
加入我们的中医慢病管理吧,让我们一起成为肾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