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人的损容性皮肤病——“小肉疙瘩”

赵党生医生 发布于2020-06-16 01:50 阅读量8051

本文由赵党生原创

       炎炎的夏季到了,人们露胳膊、露脖子的机会相对增多了。但是对于有的人来说,就很发愁犯难了,倒不是因为肤色深浅的担忧,而是因为夏天穿的单薄,颜面、颈项、腋窝部长的“小肉疙瘩”会显露出来,不仅有碍观瞻,很伤“面子”,而且旁人看起来也非常地碍眼。这些小肉疙瘩到底是什么?如何形成的?怎么快速消除掉而不影响容貌?不妨随皮肤病专家一起来认识一下。

        在日常生活中,颜面、颈项、腋窝或是腹股沟处长的这些“小肉疙瘩”,常见的有扁平疣、丝状疣、软纤维瘤、老年疣等皮肤病,它们可能单独出现或者同时出现,所以人们经常会混淆这些损容性皮肤病。其实不论从病因病理,还是临床症状等方面都容易区分开来。

1.扁平疣

【病因】扁平疣是人体免疫力下降时,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表皮异常增生的皮肤赘生物。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尤其是女青年,因此也称“青年疣”。

【临床表现】好发于面部、手背、手臂等暴露部位;皮疹为针头至黄豆大、表面轻度隆起的扁平状丘疹,顶部光滑呈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边界清楚;颜色初期为肤色或淡褐色,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加深至浅咖啡色或深咖啡色;分散或密集分布,偶可因局部搔抓出现自身接种而呈线状排列(同形反应);扁平疣具有一定传染性,可直接或间接传染给他人或自己,会给密切接触者的健康带来风险。


2.jpg

【治疗】扁平疣采取抗病毒治疗,但效果和患者免疫力有关,需要及早联合中药治疗;火针、激光、冷冻、电灼等局部治疗效果很快。

2.丝状疣

【病因】丝状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寻常疣,通过污染物直接接触传染,或者通过针具、外伤间接传播。

【临床表现】丝状疣好发于眼睑、颈部、头部等处,皮损为单个细软的丝状突起,尖端为乳头瘤状。正常皮色或棕灰色。一般无自觉症状,若发生于眼睑,可伴发结膜炎或角膜炎。


3.jpg

【治疗】目前治疗方法有火针、二氧化碳激光、液氮冷冻、微波治疗等。

3.软纤维瘤

【病因】是一种表皮过度角化和真皮胶原纤维组织增生性带蒂的良性肿瘤。又称皮赘、软瘊或颈部乳头瘤。软纤维瘤一般容易长在肥胖的人群和血脂高的人身上。长期穿高领的衣物或长期颈部佩戴饰品,或者皮肤经常受到摩擦等原因也容易长皮赘。约75%的患者伴有结肠息肉。

【临床表现】常见于中老年女性,尤以围绝经期后妇女多见,也可见于妊娠期;常常长在颈项、眼睑、腋窝或是腹股沟皱褶处;颜色多为褐色的或是灰白色,有的皮赘也会呈现皮肤的颜色,不痛不痒,外表摸起来比较柔软;一般没有传染性,但是可有遗传性。临床上分为单发与多发两型:

  (1)单发袋状型:可发生于面部、胸背乃至腋窝;一般为单个口袋状肿物,根部较细成蒂状,触之柔软无弹性;表面光滑,直径约1.0cm,或更大,常呈正常肤色或色素增多;偶因蒂扭转而疼痛,也可发生炎症与坏死。


  (2)多发丝状型:好发于颈部或腋窝,为针头至绿豆大的呈丝状增生的柔软突起,呈正常皮色或淡褐色。直径1~2mm,长约5mm。


4.jpg

 【治疗】较小的皮损可火针、电灼、冷冻、CO2激光;对较大有蒂的皮损可用结扎疗法或手术切除。

4.老年疣

【病因】老年疣又名脂溢性角化病、老年斑、基底细胞乳头瘤。是由于局部角质形成细胞成熟迟缓而堆积引起的一种良性表皮内肿瘤。可能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长期日晒等有关,也可以说是年龄增长带来的皮肤老化以及自身皮肤易感性问题。少数成年人短时间内出现许多瘙痒性的黑色脂溢性角化(Leser-Trelat征),可能是因为出现了内脏恶性肿瘤。

【临床表现】老年疣在中年以上的人群发病率相当高,60岁以上的患病率高达80%,80岁以上几乎可达100% ;男女患病几率均等;本病可单发,但通常多发;好发于颞、额、脸颊、手背、前臂等暴露部位,有时也会在出现在下肢、躯干等体表的任何部位;皮疹初起是边界清楚的淡黄色或茶褐色斑片或扁平丘疹,进而缓慢增大变厚,表面粗糙或呈乳头瘤样改变,数目不定,大小不等,随着皮损颜色加深乃至暗褐色,甚至黑色,表面覆盖有油腻性厚痂或鳞屑;一般无瘙痒感;尽管发病率很高,但很少有自愈倾向;损害发生于头皮者并不影响头发生长;虽有报告可并发基底细胞瘤者,但甚少见,故一般不认为是癌前病变。


【治疗】可选用火针、液氮冷冻,刮除或激光等物理方法;或涂抹一些抗增生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经过冷冻治疗后,有些患者的皮肤会出现局部的色素沉积现象,一些本身的肤色很深的患者,出现永久性色素脱失的机率也会增加。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