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脐疗就是把药物敷贴或用艾灸、热敷等方法施治于患者脐部,以疏通经络,调理脏腑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早在商代的太乙真人就用熏脐法治病疗疾,彭祖也用蒸脐法防病保健,延年益寿。《小续命蒸脐法》载“脐者,肾间动气,气通百脉,布五脏六腑,使百脉和畅,气窍通达。”药物进入体内的途径主要有口服、肌肉注射、静脉输注、肛门直肠及皮肤腧穴给药。目前的医学证实,药物可穿透肚脐中央的神阙穴而被人体吸收。
神阙穴是任脉的一个重要经穴,是全身三百多个穴位中唯一看得见、摸得着的穴位,中医称之为十二经络之根、呼吸之门。《厘正按摩要术》言:“人身之有脐,犹天之有北辰也,故曰天枢,又曰神阙,是神气之穴,为保生之根。”“脐通五脏,真气往来之门也,故曰神阙。”因此脐部透过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联系,有比较强的吸收和传导能力。现代研究表明,穴位及经络都与神经末梢、神经束、神经节有着密切关系。这也就是脐疗能促进人体神经、体液调节,从而改善组织器官功能的道理所在。
研究发现,脐带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通过卵黄管、脐尿管完成营养物质的输入和代谢产物的输出,在瓜熟蒂落的前几周卵黄管、脐尿管逐渐闭锁成纤维索样结构。肚脐不过是初生儿脐带脱落后遗留下的一个疤痕而已。为什么具有强大的吸收能力呢?首先,肚脐为腹壁最后的闭合之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易穿透扩散,且脐下无脂肪组织,故透皮吸收力较强;其次,肚脐皮肤除了具有一般皮肤所具有的微循环外,脐下腹膜还有丰富的静脉网,腹下动脉分支也通过脐部,药物可在脐部扩散到静脉或腹下动脉分支而进入血循环;再次,脐动脉壁很少有胆固醇堆积的特殊结构,也是药物能迅速被吸收的有利条件。
中医认为脐部是任脉要穴“神阙穴”所在,又为冲脉循行之处,为经脉之中枢,经气之江海。脐可通过经络沟通上下表里、诸经百脉、五脏六腑。脐疗可通过对脐部的刺激,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从而调整脏腑功能发挥其防病治病的作用,所以脐疗可通过四通八达的经络,作用于全身上下内外,对免疫、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神经、心血管系统均有显著作用。可广泛用于治疗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科等疾病,并可养生保健、延年益寿。
目前药物脐疗主要有敷脐、贴脐、滴脐、填脐、熨脐、熏脐、灸脐等法。由于药物作用于脐部不经肝脏代谢,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特别适合于不宜口服、或口服药疗效不显著的患者;加之脐疗的药物多为易于渗透的辛香味重药物,用药量少、见效快,比较适合老人、儿童等依从性差的患者。尤其对那些吃药怕苦、扎针怕痛及不能服药的患者更为适宜。
概括脐疗的作用及适应证:(1)可增强脾胃的升清阳、降浊阴的生理功能,达到健脾止泻,和胃降逆。用于脾胃系的胃痛、呃逆、泄泻、痞满、呕吐、呃逆、便秘、小儿厌食等。(2)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督带与生殖及妇人的经、带、胎、产息息相关,故脐疗可以调理冲任,理气养血,固经安胎。临床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病、崩漏、不孕症等。(3)脐疗能激发增强三焦的气化功能,使气机流畅、经络疏通,达利水消肿、固摄降脂的作用。用治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小便不利、遗尿、腹水、水肿、肥胖等。(4)脐疗能收敛人体的气血、津液,调节脏腑阴阳平衡,使气血调畅,营卫通利,达到敛汗固表,涩精补虚的疗效。用于治疗自汗、盗汗、失眠及男性阳痿、遗精、早泄等症。(5)脐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舍,是强壮保健的要穴。脐疗可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有活化细胞、润肤驻颜、紧致肌肤的作用。达到补脾肾,益精气,延缓衰老、驻颜美肤之功。用于虚劳诸疾,神经衰弱和预防保健,回春延年。(6)脐通百脉,脐疗能够理气和血、养血润燥,达到气血通则不痛,气血和则不痒的目的。适用于荨麻疹、湿疹、皮炎、瘙痒症、黄褐斑、白癜风、脱发、痹证及颈肩腰腿痛症等皮肤、外科疾病。
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皮肤科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联合丁桂散、玉屏风散等药物敷脐、贴脐、滴脐、填脐、熨脐、熏脐、灸脐、脐针及拔罐等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瘙痒症、银屑病、黄褐斑、白癜风、斑秃、脱发等顽固性、难治性皮肤病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脐疗的操作方法使用简便、安全、无毒副作用。一般1-3天治疗一次。脐疗禁忌症:有严重心血管疾病、体质特别虚弱者,孕期、哺乳期的女性,以及皮肤过敏者,特别是脐部皮肤有破损、溃烂者均不适合进行脐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