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叛逆女儿的自白:我是自由的,妈妈你也是

恽梅医生 发布于2023-05-15 10:22 阅读量732

本文由恽梅原创

首先祝福妈妈们母亲节快乐!


相信每个中国小孩在小时候都对“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耳熟能详,也曾经坚定不移地相信过这句话。

直到我们长大,进入青春期,在跟家长的矛盾愈演愈烈后,开始质疑这句话的真实性到底有多少。

01
妈妈真的爱我吗?


我叫铃木(化名),今年19岁,是一名大二女生,曾经有严重的情绪问题和强迫倾向。

我的妈妈曾经是一名服装厂女工,在怀上我之后便辞去了工作,一直没有再工作。

以前经常会想一个问题,

妈妈爱我吗?

爱的话为什么从小到大她总是不相信我,总是逼迫我做一些不想做的事情,比如让我去上不感兴趣的奥数班、要求我考试成绩达到多少名才可以得到礼物,还有最讨厌的事情——总是把我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

在上高中的时候,这种比较曾经是最能引起我情绪崩溃的事情。

当妈妈轻易地说出“你看xxx,中考考上了当地最好的中学,现在在那个学校里成绩也名列前茅”,言语中对别人透露出无尽的满意,仿似那样“优秀”的人才应该是她的孩子。


小渡老师有话说:处于心理和生理都尚在发展中的孩子通常不能准确地进行自我评估,对自我的认识很多都是来自于外部的评价,比如父母和老师。他们对孩子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自我评价,作为父母应该对孩子优势的部分加以肯定,暂时弱势的部分给予支持和鼓励。



“这么喜欢她你找她当你的小孩吧。”

当我每一次表露出自己的不满后,妈妈都会说“我只是想让你学习学习人家,你看人家多有好胜心,你看你又是怎么看待问题的,一点都不成熟。”

好了,反被倒打一耙。

好想问妈妈,十几岁的我到底要多成熟你才满意呢。

这样的事情发生多了,我一度坚定地认为大人们都是骗子,他们所宣扬的父母对孩子是无条件的爱是不存在的,妈妈也不是对我最好的人。

每一次考试后我的情绪都会差到极点,因为我的内心无比的矛盾。

我认为妈妈对我的期待是成为一个优秀的人,那样才可能获得她对我的关注和喜爱。

但与此同时我并不想通过努力学习去证明自己是一个“优秀”的人,去刻意博取妈妈对我的赞赏,因为我认为作为妈妈就该天经地义地爱我,如果需要我努力才能得到,那这种爱不要也罢。

就这么一直跟妈妈作对直到上了大学,远离了妈妈,有了自己新的朋友圈子。

我本以为事情就会这么慢慢变好的,只要把那些不解、失望、愤怒埋藏在心底就好了。


然后,放寒暑假了,又回到了熟悉的家中,矛盾重新爆发,旧的问题以新的面貌重新出现了,她开始指责我不爱打扮,不爱做家务,没有女孩的样子。

我和妈妈的关系更差了。


小渡老师有话说:父母应注意不要让孩子过度隐藏或压抑自己的情绪。研究表明,对情绪表达的控制过于严格会导致孩子隐藏自己的消极情绪,表现出较低的情绪调节能力,应鼓励孩子多多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要急着加以批评和否定。



02
爱我为什么还要伤害我?


我不断地跟每一个朋友诉说着这些年的痛苦,痛斥着妈妈对我的不公平,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我觉得自己就是全天下最委屈的孩子,我对朋友说,我觉得我的妈妈又爱我又恨我,我在面对她的时候一会感到幸福,一会又陷入痛苦。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以和一位心理学毕业的已经工作了很多年的姐姐对话,她向我推荐了一本书叫《缠足幽灵》,并告诉我看完一定会很有启发。

我带着好奇真的去找了这本书来一探究竟。

那这本书主要在说什么?

古代的时候,一个小女孩长到六七岁时,她的妈妈要帮小女儿去裹脚,这个裹脚是带来生理上的剧痛的,并且要持续半年,直到双脚整个麻木,这是非常惨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妈妈要能保证女儿不能够自己解下来。

这里面有一个非常强烈的隐喻是如果一个妈妈爱她的女儿,那就得使她经受痛苦,这个痛苦不是妈妈自己想要施加给她的,而是传统的礼教使得妈妈不得不这么做。

所以妈妈和女儿之间并不是空无一物的,还存在着社会的期待和规训。

“缠足”这个旧时代的腐朽文化虽然已经结束了近百年,但“缠足”作为一种集体心理的范本,仍然像幽灵一样笼罩至今。

我明白了那个姐姐给我推荐这本书的用意。

在旧时代,一个女孩只有拥有一双三寸金莲,她才有可能找到一个好人家,她的生命才算是有价值,才可能过上一个好生活。

所以对于妈妈来说,一边是女儿的身体和健康,一边是让女儿过上令人羡慕的衣食无忧的生活,一般妈妈会怎么选择呢?

妈妈作为女性,她要去爱自己的女儿时,必然会带给女儿伤害。


弗洛伊德可能会说这是因为女儿是母亲的竞争者,要去共同竞争父亲的爱。

但是当我们从东方文化视角来看,当一位母亲被放置在这样的文化角色下面时,她似乎也没有更好的方法。

妈妈害怕我不被社会文化所接纳,害怕我长大后没有一份受人尊重的光鲜亮丽的工作,但同时又希望我能够自由自在地长大。

03
妈妈的代价


上野千鹤子在《厌女》一书中写到,“没做母亲的女人不被这个社会当做「成人」对待;成为母亲后,女人虽然会被道喜,但对她们所要承受的重负,社会却一点儿也不来分担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