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不是经常会:
▷ 写错一个字,撕掉一张纸;一点没做好,全盘都否定
▷ 信奉要么不做,要么做到最好;但往往被现实打脸:今天没有时间做到最好啦,算啦,明天再做
▷ 因为一直没准备好,所以一直拖着不做。
▷ 讨厌不确定性,如果一件事预测不到结果,就不敢做决定
▷ 经常困在:选A or 选B的纠结中
最近就收到完美主义者发来的一封私信:
老师你好,我越来越觉得自己有严重的心理障碍,爱钻牛角尖,时常揪着一个点死磕。遇到不擅长的事情,即使有了方法,还是会很害怕做不好;有严重的拖延症,时常内心倍感焦虑.
比如,我不擅长数学,在做数学的时候,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要那样?在一个细节问题上死磕很长时间。再比如,我很想把作文写好,可却因为太想把它做得很好,又会在写的过程,一个字都写不出来。双十一抢单也因为纠结该买那件衣服,该挑哪个颜色,基本一夜没睡。
我很痛苦,想问老师,我是不是病了呢?
由私信来看,这位朋友的确很想把一些事情做好,但是又担心自己做不好,所以不敢动手去做,导致了拖延,拖延又导致了焦虑,而焦虑,又带来了拖延。
我们通常之所以会在一个点上反复纠结,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害怕做错。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完美主义倾向呢?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完美主义者通常有以下表现:
▷ 一旦犯了错误或在某件事情上表现不擅长,就担心失去别人的欣赏?
▷ 遇到别人对你的表现进行评价的任务,经常拖延?
▷ 如果不给自己设定高标准,你就会认为自己低人一等?
▷ 经常困在:选A 方案or B方案的纠结中
▷ 设置难以达到的,甚至无法达到的高标准,高期望
什么是完美主义
如果有上述这些情况,说明你可能有“完美主义”倾向。
完美主义倾向,是会让你陷入焦虑循环的。
因为追求完美,你会想“要是搞错了怎么办”?然后,你就会陷入焦虑。之后,你就会推迟决策,继续想办法,以获得一个“安全”的境地,一旦面临这个决策,你就会对危险的认知进行确认,这会让你越发焦虑,陷入焦虑循环。
你的安全模式,不仅会阻止你做出不够完美的选择,还会阻止你做出任何选择。
如此一来,你就会更拖延,拖延导致更焦虑,最终难以取得任何成果,更别说最完美的成果了。
完美主义是怎么形成的
一、害怕失败
选择恐惧是因为害怕选不到最好的那个,所以不敢选。
拖延是因为害怕做不好所以不敢做。
决策困难是因为害怕承担决策后的责任。
过度在意别人评价是因为害怕别人批评和看不起自己。
心理学家休伊特和福莱特将完美主义定义为三种类型:
(1) 社会期许型
你害怕负面评价:考试成绩不理想,爸妈骂你,同学瞧不起你,老师贬损你。
所以你就会不断迎合他人对你的高期待和高标准,但如此产生的学习动机终归来自外界,久而久之就会心累严重就会自暴自弃。
(2)自我导向型
动力来自内部,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虽然会更容易取得成功,变得优秀,但很容易产生抑郁和焦虑情绪。
(3)他人导向型
与自我导向型不同的是,这种类型的人严格要求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要求别人完美,对身边人有不切实际的期待和标准。
这种类型的人会容易抱怨,对他人缺乏信任,怀有敌意。
二、不合理的信念
如果你觉得“我必须做到最好,不可以有任何差错”,或者“我害怕做不好这件事,所以我不应该去做”,这些都是不合理的信念。
完美主义通常会有二元对立思维:比如对于某件事,他必须按照某种方式去做,否则就是错的,不顺心的;或晚上实在太饿了,多吃了一个鸡腿,就认为自己的减肥计划彻底失败了。
三、过滤
选择性的放大并关注消极细节,积极信息往往被当做不重要的信息排除掉了。就像那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同样倒了半杯水,有的人会感叹:倒了一大半,沮丧又难过。有的人会庆幸:还好剩半杯。
四、人际关系敏感
时常觉得自己知道别人在想什么,并认为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一定是负面的。
过于关注他人的评价,“如果有人不喜欢我,那我就是特别讨人厌,甚至一无是处的。”
五、夸大负面概率
哪怕自己考试复习的很全面,也总是担心自己考不好。会有灾难性思维,认为一个不好的结果发生,自己将无法承受。
我们应该怎么去调整自己呢?
一、学会处理批评
可能接受反馈,尤其是批评性质的反馈,对你来说很难受。
不妨把别人的批评,当作一种善意的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对于不同的科目,你所收到的反馈,也是能帮助你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的。所以,不要怕负面的反馈,也不要在意一些无关紧要的批评。
对于自我批评,要注意分辨其中的不合理信念,用合理的信念去替代不合理的信念。
二、给自己一些许可
想把自己从完美主义中解救出来,你需要怜惜自己。先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有完美主义倾向,然后,在每个部分列出你允许自己放松下来的事情。
比如说,写作文,允许自己没有想好就去写,写完就修改。
生活中很多事,是不允许我们准备到100%才去解决的。否则,你将为完美主义付出沉重的代价,导致什么事情也完不成。
三、改变对完美主义的态度
临床心理医生表示:完美主义治疗最难之处在于,患者不认为完美主义是恶性的,反而觉得完美主义可以逼着他们进步。
但事实并非如此:有研究表明,高人生标准群体的收益很微薄,甚至毫无好处,并且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完美主义常常与广泛性焦虑和抑郁,强迫性思维和行为,愤怒情绪等心理问题有高相关性。
完美主义严重,它可以从工作,学习,人际关系,娱乐等各个方面摧毁一个人的生活。
所以,改变对完美主义的认识,才是改变的开始。
四、深入挖掘完美主义背后是什么
完美主义,使你根本没办法开始做题,你为完美主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完美主义,归根结底意味着,你在害怕一些东西。想一想,你到底在害怕什么?把它写到一张纸上,你为什么害怕别人知道你的不完美?
是怕犯错误?被人视作无能、愚蠢、不成功,失败吗?
一切,其实都没有你想的那么糟糕。
你完全可以放下对完美主义的追求,放自己一马。
当你放松下来,开始一点点地去行动,你发现动起来,真的比完美主义好多了。
如果采取以上的做法,仍然未能让你有所改变,那么,不妨去求助心理咨询师,一点点地把自己的心态调整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