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腱鞘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软组织肿物,通常发生在关节或肌腱附近。其内部充满清亮、凝胶样且黏稠的物质。该病多见于20至50岁人群,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3倍。常见发病部位包括手腕背侧、掌侧、手指根部及足背等。
发病原因与机制
腱鞘囊肿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慢性损伤:局部损伤或慢性劳损导致关节囊、韧带、腱鞘中的结缔组织营养不良,逐渐发生退行性变而形成囊性肿物。
2. 组织结构缺陷:关节囊或腱鞘存在结构缺陷,关节周围滑液渗入其中,逐渐形成囊性肿物。
3. 胶原组织黏液变性:关节周围组织的胶原发生黏液变性而形成囊性肿物。
临床表现
腱鞘囊肿通常表现为皮下浅表的半球状隆起,大小不一,一般不超过2cm,偶尔可达8cm。囊肿表面光滑,边界清晰,与皮肤无黏连,通常无痛感,但部分患者可能会有轻度酸痛或压痛。若囊肿过大,可能压迫局部神经或血管,导致疼痛、麻木、关节运动障碍等症状。
诊断方法
1.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评估囊肿的大小、质地、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2. 影像学检查:
• 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囊肿的大小、形态、边界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是首选检查方法。
• 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软组织病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清晰显示囊肿的范围和来源。
3. 病理学检查:若临床诊断不明确,可取局部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诊腱鞘囊肿。
治疗方法
1. 保守治疗:
• 抽吸法:使用针头抽出囊肿内的液体,但复发率较高。
• 药物注射:抽吸后可注射皮质类固醇,以缓解不适并降低复发率。
2. 手术治疗:
• 囊肿摘除:沿囊肿壁周围分离至蒂部,全部摘除囊肿,复发率较低。
• 微创手术:如超声引导下囊壁多点粗针切割开窗术联合类固醇注射,可显著提升疗效,减少复发率。
预防与护理
1. 避免过度使用关节:减少手部或足部的重复性活动,避免长期劳损。
2. 注意休息与保护:在日常活动中,注意保护关节部位,避免硬性碰撞。
3. 术后护理:手术后应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
总结
腱鞘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病变,多数情况下无症状,但若影响美观或引起不适,可选择抽吸或手术治疗。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过度使用关节和注意休息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