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突发红肿热痛,竟是丹毒在作祟?

李国江医生 发布于2025-02-02 08:57 阅读量112

本文由李国江原创


图片发自160App

丹毒,早为中医病名。在中医文献中,丹毒是以患部皮肤突然鲜红成片,色如涂丹,灼热肿胀,迅速蔓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丹毒其本质是一种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急性炎症,主要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


图片发自160App

丹毒并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它的诱发因素包括手术伤口、皮肤裂隙(比如在鼻孔、耳垂、脚底等部位)、表皮剥脱或搔抓、静脉曲张、肥胖等。尤其是面部和小腿是最常见的部位。比如,足癣和鼻窦炎就是常见的诱因之一。

丹毒的症状

1.全身症状:起病急,发热(最高体温可达39℃-40℃)、寒战、头痛、恶心、全身乏力等。

2.局部症状:患处皮肤出现境界清楚的红斑,表面紧张发亮,迅速向四周扩大,伴有明显的灼热感、疼痛和触痛,局部皮温升高。

3.此外,还可能出现水疱、脓疱,甚至小面积的出血性坏死。好发部位包括小腿、颜面部。

丹毒的治疗

1. 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可通过静脉或肌肉注射给药,一般2-3天后体温可恢复正常,但需持续用药1014天以巩固疗效。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四环素、喹诺酮类药物等。

2. 局部治疗:可采用冷敷、湿敷等方法缓解症状,如使用50%硫酸镁溶液或0.1%雷佛奴尔溶液湿敷。外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也有助于减轻局部感染。

3. 物理治疗:紫外线照射、音频电疗、超短波、红外线等物理治疗方法可减轻患处红肿热痛等症状。

4. 支持疗法:对于全身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给予补液、营养支持等。

5. 中医辅助治疗:可采用中药外敷、针灸等方法,但需注意若已出现水疱则不宜使用中药外敷。

丹毒的预防

1.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破损,及时处理皮肤伤口,保持伤口清洁。

2.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足癣、湿疹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增加丹毒的发病风险。

3. 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丹毒患者在治疗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若出现症状加重或新的不适,应及时就医复查。丹毒容易复发,尤其是小腿丹毒,需注意长期预防。

丹毒虽然名字中有“毒”,但并非不治之症,及时就医并接受规范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完全康复。


图片发自160App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