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伤那些事儿:科学认知与应对指南

李国江医生 发布于2025-01-19 06:51 阅读量2726

本文由李国江原创


图片发自160App

在日常生活中,烫伤的意外时有发生,从厨房烹饪时的热油飞溅,到冬日里热水袋的低温烫伤,这些看似平常的场景,却可能给我们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了解烫伤的相关知识,能够有效预防烫伤事故,并在意外发生时做出正确处理,减少伤害。

一、烫伤的程度划分

烫伤依据皮肤损伤的深度,一般分为三个等级:

1.一度烫伤:属于最轻微的烫伤类型,仅伤及皮肤表层。受伤部位会呈现出红斑状,明显感到疼痛,但没有水疱产生。比如,短暂接触温度不太高的物体后,可能出现此类烫伤,通常3 - 7天便可自行愈合,且不留疤痕。


图片发自160App

2.二度烫伤:又分为浅二度烫伤和深二度烫伤。浅二度烫伤水疱较为饱满,若处理得当,1 - 2周左右可愈合,一般不会留下瘢痕,但可能会有色素沉着。深二度烫伤的水疱相对较小,基底红白相间,恢复时间较长,大约3 - 4周,且愈合后可能会留下瘢痕。


图片发自160App




图片发自160App

3.三度烫伤:这是最为严重的烫伤程度,皮肤全层甚至皮下组织、肌肉、骨骼都可能受到损伤。受伤部位皮肤会呈现焦痂状,颜色为蜡白、焦黄或炭化,由于神经末梢被破坏,疼痛可能反而不明显。三度烫伤必须尽快就医,多需要手术植皮治疗,愈合后会留下严重的瘢痕,甚至可能影响肢体功能。

二、生活中常见的烫伤原因

高温液体:如热水、热汤、热油等。在厨房做饭、倒水时稍有不慎,就可能被这些高温液体溅到或洒到身上,引发烫伤。

高温固体:刚出锅的热锅、电熨斗、取暖器、热水袋等,若直接接触皮肤,或使用不当,都容易造成烫伤。特别是在寒冷天气,人们使用热水袋取暖时,若水温过高、接触时间过长,即便热水袋温度并非特别高,也可能导致低温烫伤。

火焰:火灾、明火烹饪、烟花爆竹等都可能引发火焰烫伤。在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时,若不注意安全距离,就容易被飞溅的火星或爆炸的烟花烫伤。

三、烫伤后的紧急处理措施

烫伤发生后,及时、正确的处理至关重要。牢记“冲、脱、泡、盖、送”五字诀:

- 冲:立即将烫伤部位用流动的凉水冲洗15 - 30分钟。水流不宜过急,通过持续冲洗,能迅速带走皮肤表面的热量,降低局部温度,减轻疼痛和组织损伤。

- 脱:在冲洗后,小心地脱去受伤部位的衣物。如果衣物与皮肤粘连,不要强行撕扯,可用剪刀小心剪开未粘连的部分,避免加重皮肤损伤。

- 泡:将烫伤部位浸泡在冷水中,持续浸泡30分钟左右,进一步缓解疼痛,需要注意的是浸泡液温度不能过于冰凉,浸泡过程中出现颤抖需立即停止。如果烫伤面积较大,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导致体温下降过多,引发其他不适。

- 盖: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覆盖在烫伤部位,起到保护伤口的作用,防止伤口感染。不要随意在伤口上涂抹牙膏、紫药水等,这些物质不仅可能影响医生对伤口的判断,还可能导致伤口感染。

- 送:对于二度及以上的烫伤,在进行初步处理后,应尽快送往医院进行专业治疗。

四、烫伤的预防方法

厨房安全:在厨房操作时,要集中注意力。煮菜时,避免锅中的油过满,防止热油溢出烫伤。使用热水壶、汤锅等容器时,要确保手柄牢固,避免倾倒。

电器使用:电熨斗、取暖器等电器在使用时,不要离开人,使用完毕后及时关闭电源。热水袋灌热水时,不要灌得太满,拧紧盖子后检查是否漏水,使用时不要直接接触皮肤,可套上一层布套。

儿童看护:将热水瓶、热汤等放置在儿童够不到的地方。在给孩子洗澡时,要先放冷水,再放热水,并用手或水温计测试水温,确保水温适宜。

烟花爆竹燃放:在指定区域燃放烟花爆竹,按照说明正确操作,保持安全距离,儿童燃放时需有成人陪同。


图片发自160App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