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眼,可不能小瞧了它,折腾起来一样让你难受的想哭

李国江医生 发布于2023-10-26 16:30 阅读量1007

本文由李国江原创

鸡眼是由于皮肤长期受压和摩擦而引起的局限性角质增生性疾病,长时间行走、站立、骨突隆起过度及鞋子过紧、过硬等。硬鸡眼常发生于趾背或足底部,由于长期受压导致皮肤表面变硬,压迫或者受力时疼痛剧烈。软鸡眼发生于4~5趾间的皮损,由于受汗浸渍,表面浸软,潮湿,呈灰白色浸软表层,伴恶臭,常见于脚汗多、穿不透气胶鞋的情况下。

什么情况下容易长鸡眼呢?

首当其冲的就是长期穿着过紧不合适的鞋子,长时间的挤压足部可以诱发鸡眼。再就是女性长期穿高跟鞋,增加足部压力和摩擦,以及长期站立或行走,都容易患有鸡眼。有一些足部畸形以及穿鞋子时不穿袜子也会导致脚底摩擦,时间较长可导致鸡眼。

鸡眼在发生的最初期并没有什么症状,仅仅表现为角质层增厚,外观看上去就像是长了厚厚的茧,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出现行走足部疼痛表现,有时疼痛导致病人不想也不敢行走,最终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典型的鸡眼表现为境界清楚的淡黄色或者蜡黄色角质增生物,通常1~2个,表面皮肤光滑,削去表面物质中央可见圆锥状角质栓。其尖端呈楔状嵌入皮内,好发于足底、跖部、小趾外沿,趾背等易摩擦、挤压处,但不限于受压部位。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一般在站立或行走时感到剧痛,重者可以影响生活。

鸡眼可根据临床表现进行确诊,如足部出现角质增生物,常见于小趾外侧或踇趾内侧缘,也可见于趾背及足跟部,皮损为境界清楚的淡黄色或深黄色圆锥形角质栓,表面光滑,与皮面平或略隆起,行走疼痛即可诊断。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个和鸡眼很像的疾病叫做跖疣,它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生于足底的寻常疣,好发于足跖、趾腹及侧面,跖疣表面正常皮纹消失、常多发,两侧挤压痛明显,与鸡眼好发部位不同,形成因素不同,所以治疗方法也不一样,需要注意区分一下。

不小心长了鸡眼,我们该怎么办呢?

治疗鸡眼需要及时去除病因或纠正,减少局部压迫可缓解病情,改善生活习惯,穿合脚的鞋子,避免一些导致脚趾局部经常摩擦的生活习惯。此外,可以外用鸡眼膏、50%水杨酸软膏等药物治疗,大部分人治疗效果不好,无法彻底且容易复发。皮肤科可以进行冷冻、激光治疗。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还需要进行控制血糖治疗,避免感染。也可以进行外科手术切除治疗。但是后期如不注意一些诱发鸡眼诱因,还是容易出现复发的可能。

日常中我们可以针对发病原因,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避免鸡眼的发生或复发。比如,注意尽量减少患侧受力或摩擦,可酌情使用抗生素软膏以防止感染。积极治疗足部畸形,如拇外翻、骨赘等疾病,出现足部不适时需要及时就医。选择大小合适、柔软的鞋子或鞋垫,尽量避免穿着尖头鞋或高跟鞋。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防止足部挤压或摩擦。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