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手术后该不该做化疗?

杨成林医生 发布于2024-11-15 16:54 阅读量2883

本文由杨成林原创

首先看看不同分期肺癌手术存活情况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肺癌手术后存活时间和病理分期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显然分期越早手术治疗效果越好。

对于肺癌,即使外科手术已完全切除,Ⅰ、Ⅱ或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仍有很高的复发和死亡风险。尽管接受了治愈性手术,约25%的ⅠB期、35%-50%的Ⅱ期以及更大比例的Ⅲ期NSCLC患者最终会复发和因此死亡。


人们制定了以铂类为基础的有效联合方案,并且完成了评价辅助化疗对已切除NSCLC有效性的大型临床试验,这都促进了辅助化疗在完全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下面统一称为肺癌)患者中的应用,从而改善结局。

通常,复发风险高的患者最有可能获益于化疗,而复发风险低的患者绝对获益较少。TNM分期是决定复发可能性的最重要预后因素,因此能预测哪些患者最有可能获益于辅助治疗 。

ⅠA期肺癌(EGFR等驱动基因突变除外)

ⅠA期患者不应接受辅助化疗,因为有证据表明使用辅助治疗的患者生存率下降。

LACE(Lung Adjuvant Cisplatin Evaluation)meta分析纳入了5项研究、共约4600例完全切除的NSCLC患者,结果显示接受辅助化疗的ⅠA期患者生存率有下降趋势。

尽管后续回顾性资料显示辅助化疗使高危ⅠA期疾病的结局改善,但数据仍不一致,因此不建议对任何ⅠA期患者给予辅助化疗。

ⅠB期肺癌(EGFR等驱动基因突变除外)

辅助化疗对已切除ⅠB期肿瘤患者的作用仍有争议。过去考虑行辅助化疗的肿瘤大小为≥4cm,目前在第8版分期系统中归为Ⅱ期,但正好为4cm的肿瘤仍归为ⅠB期。

应为特定ⅠB期患者提供化疗。若这类肿瘤表现出1个或多个高危特征,如大小(4cm)、淋巴血管侵犯、低分化和/或PET标准摄取值高(定义不一,通常为≥10),则建议给予辅助化疗。

Ⅱ期和Ⅲ期肺癌(EGFR等驱动基因突变除外)

对于完全切除的Ⅱ期和Ⅲ期患者,一般使用基于顺铂的全身辅助化疗方案,这符合ASCO/安大略癌症治疗中心指南和NCCN指南。

LACE meta分析整合了来自5项最大型试验的个体患者数据;该分析证实,使用基于顺铂的现代治疗方案进行辅助化疗可改善该类患者的生存情况 。

化疗后的免疫维持治疗

阿替利珠单抗已获美国FDA批准,用于经FDA批准的方法测得肿瘤细胞表达PD-L1≥1%、肿瘤≥5cm或淋巴结阳性的NSCLC成人患者,作为切除术和基于铂类化疗后的辅助治疗。 经美国FDA的批准,帕博利珠单抗可用于已切除NSCLC(肿瘤≥4cm或淋巴结阳性)的患者,以作为切除术和基于铂类化疗后的辅助治疗,而无论PD-L1表达情况如何。但若患者没有接受化疗(无论原因为何),则不应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ⅢB/C期 肺癌(EGFR等驱动基因突变除外)

第7版TNM分期中,所有ⅢB期患者的病变均不可切除。第8版TNM分期将少见的T3/T4N2期疾病归类为ⅢB期,但其中部分病变在技术上可切除。如果病变可完全切除,则按照上述针对Ⅱ/Ⅲ期肺癌的方法治疗。

总结:

对于没有EGFR等驱动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ⅠA期肺癌–术后不辅助化疗,因为有证据显示辅助治疗使结局恶化。

ⅠB期、Ⅱ期和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推荐给予辅助化疗而不是观察(Grade 1A)。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