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孔手术(消融治疗)的并发症有哪些?

杨成林医生 发布于2024-10-06 14:29 阅读量2694

本文由杨成林原创

肺部肿瘤的任何一种治疗方案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那“针孔”手术即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如何呢?


1.气胸:气胸是消融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60%,这种并发症对胸外科医生来说,处理较为容易,少部分患者需要留置引流管,一般引流1-2天即可痊愈。



图一:少量气胸


2.胸腔积液:消融后经常可以见到少量胸腔积液,发生率为1%~60%,一般不需要处理,可自行吸收。



图二:少量积液


3.消融中出血的发生率在3%~8%。出血主要表现为咯血、血胸。


(1)咯血,可输注止血药。由于消融本身可以使血液凝固,随着消融治疗的进行出血会逐渐停止,故在具体消融治疗过程中大出血的发生率并不高。术后咯血,多具有自限性,可持续3~5 d。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介入栓塞治疗或单孔胸腔探查。


(2)血胸:如果出现血胸需要密切观察、积极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介入血管栓塞治疗或剖胸探查


4.感染:消融手术引起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1%~6%


常见于无法耐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这部分人群常伴有基础的肺部疾患,肺部的感染和炎症。另外,接受过胸部放疗的患者易发生间质性肺炎,在此基础上行消融术者更易继发感染。



图四:肺部感染


5.空洞:空洞形成是肺部肿瘤热消融后的常见征象,可以视为术后的自然转归过程,但是也可能成为感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根源。空洞形成的发生率14%~17%。大多于术后2~4周出现,2~4个月后吸收,变为纤维灶。肿瘤邻近胸壁、复发肿瘤和合并肺气肿的肿瘤更易出现空洞;大部分空洞没有症状,不需处理。空洞引起的反复出血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用介入栓塞治疗。




6.其他少见并发症:支气管胸膜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非靶区热灼伤或冻伤、肋骨骨折、冷休克、血小板降低、肿瘤针道种植、神经损伤(臂丛、肋间、膈、喉返等神经)、肺栓塞、空气栓塞、心包填塞等,尽管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但仍有个案报道,需根据具体情况特殊处理。


7.消融相关死亡:肺部肿瘤消融手术的并发症大多轻微且易于处理,但是严重甚至致命并发症也有一定的发生概率。根据目前美国报道了一组3344例肺部晚期肿瘤患者进行的消融手术的住院相关死亡率为1.3%。


总而言之,相比手术而言,消融治疗在有经验的医学中心其安全性很高,更加微创(不需要开胸切肺,仅需要在局麻下一个针眼即可完成治疗),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更低,费用也更便宜。唯一不足的就是对于肺部磨玻璃结节病理确诊率不高,目前循证学依据还不多(因为穿刺活检的难度较大,获取的组织较少;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消融治疗后磨玻璃结节缩小至原来体积的1/2到1/4,活检常常变得更加困难,但是这部分小结节绝大多数为原位癌或微浸润腺癌,不会发生淋巴结转移,所以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经过严格选择,物理消融是可以满足治疗需要的)。目前国家癌症中心每年超过500例肺部小结节消融治疗术,无死亡病例,可能与我们选择的患者肿瘤更早期或者更年轻等因素有关。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