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术后干扰素治疗:从“亡羊补牢”到“夺取金牌”

蔡庆贤医生 发布于2024-07-23 23:37 阅读量8512

本文由蔡庆贤原创

       林先生,一位年过三十的职场精英,家庭的顶梁柱。在事业的黄金上升期,他的日常被繁忙的工作和家庭责任所填满。自幼携带乙肝病毒的他,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加之症状的隐蔽,乙肝这个问题似乎总是被搁置一旁。


       然而,命运在2022年6月给了他一个警钟——一次偶然的体检中,医生在林先生的肝脏上发现了一个不速之客:肝细胞癌。经过磁共振成像(MRI)的精确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1b期)”。在医生的详细解释下,林先生意识到,尽管面临挑战,但早期发现的肿瘤意味着他仍有机会通过手术治疗。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原发性肝癌,一个隐匿的敌人,常常在人们毫无防备时悄然侵袭。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但林先生是幸运的,他的肿瘤尚处于早期,手术治疗成为可能。




抗病毒治疗,降低复发风险


     手术虽然成功,但乙型肝炎病毒的长期存在,使得肝癌术后5年内复发率居高不下,据统计肝癌术后5年内复发率可达40%~60%。医生为林先生开出了抗病毒药物——丙酚替诺福韦片,以期通过抗病毒治疗降低复发风险。


规律复查,生活步入正轨




       手术后,林先生顺利出院,开始了规律的抗病毒治疗和定期复查。复查结果显示,一切恢复良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术后9个月时,林先生的HBV-DNA水平迅速转阴,并持续保持在低水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也显著下降,这是抗病毒治疗成效的明显标志。


面对复发的担忧,选择干扰素治疗



        尽管治疗效果显著,林先生心中始终有一丝不安——复发的阴影挥之不去。在与医生深入沟通后,医生建议他尝试干扰素治疗。研究表明,干扰素在HBsAg低水平时有更高的临床治愈率,并且有助于预防肝癌复发。


干扰素治疗,迎来新希望


        林先生在充分了解后,决定接受干扰素治疗。治疗2个月后,他的HBsAg迅速转阴,经过5个月的巩固治疗,表面抗体水平上升到45,这标志着他的身体正在逐步建立起对乙肝病毒的免疫防线。




         林先生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发生了肝癌,正确的认识、及时的治疗和坚持的复查,也能够帮助我们掌握主动,最终战胜病魔,同时取得肝癌根治和乙肝临床治愈,广大患友应有信心和决心。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对于乙肝患者而言,规律的监测和治疗是降低肝癌风险的关键。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