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项目揭秘:乙肝干扰素治疗的治愈优势人群

蔡庆贤医生 发布于2024-07-18 23:09 阅读量2096

本文由蔡庆贤原创

       乙肝临床治愈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而“珠峰”项目正是这一领域的一次重要尝试。该项目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于2018年4月19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启动。它不仅是我国肝病学专家们智慧的结晶,更是对乙肝治疗的一次深刻探索。


       自项目启动以来,已经过去了超过五年的时间。截至目前,参与该项目的患者总数已超过30,000例,其中已有6000多例患者实现了临床治愈。这一成果不仅令人鼓舞,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通过对已完成治疗的12,260例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基线HBsAg水平低于1500的慢性乙肝患者在接受一年疗程的干扰素治疗后,HBsAg转阴(即临床治愈)的比例达到了31.4%。这一发现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治疗参考。 在治疗过程中,以下特征的患者更有可能获得临床治愈:

     1. 基线HBsAg水平:虽然“珠峰”项目的入组标准是基线HBsAg水平低于1500 IU/mL,但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显示,HBsAg水平越低,治愈率越高。具体来说,HBsAg水平在1000~1500 IU/mL、500~1000 IU/mL、200~500 IU/mL、100~200 IU/mL、低于100 IU/mL的患者,其所对应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7.87%、15.61%、23.61%、31.80%和56.05%。


         

      2. HBsAg变化幅度:在治疗的前12周和24周,HBsAg的下降幅度是预测临床治愈的关键指标。研究表明,12周时HBsAg下降超过0.5 lg IU/mL(约下降68.4%),或者24周时HBsAg下降超过1 lg IU/mL(约下降90%),临床治愈率均超过50%。

      

      3. 治疗12周ALT升高幅度:治疗初期ALT的升高幅度也是影响临床治愈的重要因素。这一指标的详细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治疗反应和预测治愈率。

      这些发现不仅为乙肝患者带来了希望,也为未来的治疗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我们期待“珠峰”项目能够继续为乙肝治疗领域带来更多的突破和进步。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