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4年3月15日
【地点】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推拿科门诊
【患者】芦某,女,41岁。
【主诉】颈痛10年余。
【病史】十年前无诱因出现颈部酸痛,推拿治疗可暂时缓解,而后反复,为求彻底治疗来诊。
【现症】颈胸段右侧酸痛,低头痛重伴牵拉感,自行按压痛处刺痛难忍。劳累、左侧卧位后症状加重,休息稍缓解。
【体征】痛点位于C6、7棘突右侧面,低头加重伴牵拉感。项僵,颈胸交界处脂肪垫肥厚,右侧上斜方肌方肌紧张,压痛(+-),颈6、7棘突右侧而压痛(+++)。
【影像】20240315 X线片阅片见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向左侧倾斜、向右侧弯、C4-5吻棘,C5椎体后移,C6棘突偏左。
【诊断】颈椎关节紊乱
【治疗】助动法增加C6-7、C7-T1屈伸及旋转活动度。
【结果】术毕颈痛消失,低头牵拉感未现,自行按压无疼痛。
【讨论】颈胸交界处脂肪垫肥厚,知其下方肌肉运动减少,C6-T1关节活动度下降,故低头时C6、7棘突右侧面应力增大而现疼痛及牵拉感。X线片见C5椎体后移、C6棘突偏左,考虑代偿C6-T1活动度下降超范围活动所致,诊断为颈椎关节紊乱。
C6、7棘突侧面为多个肌肉起止点,止点在上方的有头夹肌、颈棘肌,起点在下方的有上斜方肌、小菱形肌、上后锯肌、胸半棘肌、颈半棘肌、多裂肌。因C6-T1活动度下降,低头时C6、7以上节段活动范围相对较大,以下节段活动范转较小,故考虑头夹肌、颈棘肌在棘突侧面附着点损伤。
本案损伤在C6、7棘突右侧面-头夹肌、颈棘肌附着点,其根源为C6-T1节段活动度不足,本着中医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采用助动法松解颈胸段,松解局部筋膜、肌肉,增加关节灵活性,低头时头夹肌、颈棘肌在棘突侧面附着点应力减小,牵张感及疼痛自然消失。
整理:魏虹宇 齐晨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