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73 腰椎滑脱

齐伟医生 发布于2023-02-19 22:53 阅读量852

本文由齐伟原创


    【时间】2023-02-15 08:40

    【患者】姚某,女,56岁。

    【案号】000008580642

    【主诉】腰骶酸痛15天。

    【病史】15天前坐车后出现腰骶部酸胀,活动自如,曾在成都红会医院就诊,予针刺治疗后症状减轻,而后反复。

    【现症】腰骶部酸胀疼痛,久坐加重,休息减轻,腰部活动自如。

    【体征】痛区位L4以下腰骶部。腰椎前屈及右侧屈腰部疼痛。L4、5棘突压痛(+),L4-5棘突两侧2CM压痛(+),右侧重,双侧髂后上棘外侧压痛(+),双侧腰眼穴压痛(+)。腰部叩击痛(-),无放射痛。脐右侧旁开2CM、下4CM触及1*1CM结节,压痛(+)。

    【影像】腰椎正侧位X线片示:胸椎下段平直,腰椎上段反弓,L3向后滑脱(I度)。

    【诊断】腰椎滑脱(L3-4,I度);腰肌劳损(多裂肌);

    【治疗】按揉法松解腹部结节,拇指推法松解胸腰段多裂肌(L3以上),斜牵法松动胸椎下段、腰椎上段关节(L3以上)。刃针松解双侧腰骶部多裂肌(L4以上)、臀大肌、臀中肌。

    【结果】松解L3以上多裂肌、松动胸椎下段、腰椎上段(L3以上)关节后腰骶部疼痛立解,腰椎活动自如,范围较治疗前明显增大。

    【讨论】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治病求因均是中医临床指导原则,然何时治标、何时治本、何时求因还需辨证选用。

    本案诊断为“腰椎滑脱”、“多裂肌劳损,治疗的靶点应为滑脱的L3-4及相应部位的多裂肌,治疗中未对此处做任何处置,相反做了L3以上的多裂肌松解及关节松动,L4以下的多裂肌及臀肌的刃针治疗,为什么呢?

    腰椎X线片提示胸椎下段平直、腰椎上段反弓,经力学分析可知,第3腰椎向后滑脱来源于胸椎上段平直及腰椎上段反弓后活动度下降,胸腰椎后伸时应力下传至第3腰椎,第3腰椎反复超范围活动而滑脱。按照治病求本的原则,松动胸椎下段及腰椎上段,增加其活动度,则第3腰椎无需过度向后滑动,腰椎滑脱得解。

    松解L3以上多裂肌、松动胸椎下段、腰椎上段(L3以上)关节后腰骶部疼痛立解,腰椎活动自如,范围较治疗前明显增大,可知胸椎上段、腰椎上段关节活动度下降是腰椎滑脱的原因,也是L4以下多裂肌损伤的原因。

    痛区位于L4以下腰骶部。压痛点位于L4、5棘突及两侧,棘突两侧为多裂肌所在,提示多裂肌损伤。治疗胸椎下段、腰椎上段后病因已除,疼痛得解,然多裂损伤尚在,故以刃针治之。髂后上棘外侧为臀大肌上束起点,腰眼穴当臀中肌所在,压痛阳性提示臀大肌、臀中肌损伤,虽局部尚无疼痛,但随时可能出现,或将成为腰痛或腰椎滑脱之因,本着未病先防的原则一并治之。    

    查体时触及腹部结节,虽暂时不能确定其与腰骶部疼痛的关系,考虑到腹部肌肉损伤可影响腰部生物力学平衡,可能是腰骶疼痛或将成为腰骶疼痛的根源,本着未病先防的原则予以治疗,以绝后患。

    【按语】如果痛点就是病点(病因所在),以痛为腧则痛可立解,病因亦随之而除。当痛点与病点分离时,治疗痛点或可治痛,而不能治病,痛必复来。此时需找到病因之所在,虽为不痛之所,治之疼痛得解,效亦长久。

整理:周易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