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年6月27日
【地点】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 骨伤科门诊
【患者】龚某,男,29岁,程序员。
【案号】00685084
【主诉】右膝疼痛4月余。
【病史】4个月前俯卧撑后出现右下肢伸直无力、膝关节疼痛,未予重视。2个月前爬山后出现右膝关节肿胀、疼痛及下肢乏力,随后该症状进行性加重,曾于宝安区中医院、北大医院就诊,以“膝骨性关节炎”治疗后坐位及卧位膝痛减轻,站立及行走膝痛如前,下肢乏力没有改善,行走困难,经本院医生介绍来诊。
【症状】右下肢乏力,站立或行走时膝关节疼痛,需扶单拐勉强走路,行而不远。
【体征】仰卧位右侧下肢处于外展外旋位,髋关节屈曲30度外旋受限,股四头肌明显萎缩,肌力4级,右侧跟膝腱反射减弱,病理反射未引出。双侧臀大肌、臀中肌紧张,压痛(+),臀肌紧张试验(+)。双侧腹股沟中点压痛(+),双侧环跳穴压痛(+),双侧托马斯征(+),双下肢皮肤感觉正常。
【影像】宝安中医院膝关节MRI示:右侧前后交叉韧带及髌韧带损伤;腰椎MRI示:L3-4轻度膨出。
【诊断】右侧髋关节错缝;右侧股四头肌萎缩;双侧臀肌挛缩;膝关节错缝。
【治疗】松解髂腰肌、臀大肌、臀中肌,复位髋关节。
【结果】右下肢无力明显减轻,行走无明显疼痛,无需扶拐走路。
【讨论】
病因病机:
患者从事程序员工作,长期久坐,髂腰肌挛缩,且素有臀肌挛缩(原因不明),股骨处于外旋屈曲位,日久使得髋关节错缝,同时伴随下肢力线异常,致膝关节错缝。加之患者爬山引起膝关节负荷增加,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发为膝痛,行走困难。
股骨处于外旋屈曲位,骨错筋歪,股四头肌处于出槽状态,伸膝无力,加重膝关节失稳。患者膝关节损伤后行走减少,合之股四头肌处于出槽状态,从而使其股四头肌废用性萎缩而无力。股四头肌无力则加重膝关节失稳,失稳后膝关节更易损伤,形成恶性循环。
体征分析:
仰卧位右侧下肢处于外展外旋位,髋关节屈曲30度外旋受限——髋关节错缝。股四头肌明显萎缩,肌力4级,右侧膝腱反射减弱——股四头肌萎缩。右侧跟腱反射减弱——考虑久病右下肢活动减少,小腿三头肌废用性萎缩所致。双侧臀大肌、臀中肌紧张,压痛(+),臀肌紧张试验(+)——双侧臀肌挛缩;双侧腹股沟中点压痛(+),双侧托马斯征(+)——考虑髂腰肌损伤。双侧腹股沟中点压痛(+),双侧环跳穴压痛(+)——考虑髋关节损害,建议查髋关节MRI。双下肢皮肤感觉正常——排除周围神经破坏性损害。病理反射未引出——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治疗机理:
患者主要症状为右下肢乏力,站立或行走时膝关节疼痛。右下肢乏力来源有三:一为膝关节疼痛而不敢发力;二为股四头肌筋出槽发力受限;三为右下肢肌肉废用性萎缩后肌力下降。
患者膝痛是由于其膝关节错缝所引起的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治当纠正膝关节错缝。膝关节错缝源于髋关节错缝;髋关节错缝源于髂腰肌损伤及臀肌挛缩,故治当松解髂腰肌、臀肌,复位髋关节以治其本,本正则源溃,膝关节错缝自归其位,损伤不再继续,疼痛可除。
股四头肌筋出槽源于股骨位置变化,股骨位置变化源于髋关节错缝,治法同上。髋关节错缝得以纠正则股四头肌筋出槽可解,肌肉无力自解。
右下肢肌肉废用性萎缩致使肌力下降,此症源于膝关节损伤后运动减少,膝痛解除后正常运动加功能锻炼则肌容量及肌力可复。站立及行走时的膝关节疼痛源于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损伤源自膝关节错缝及股四头肌筋出槽,二者同源于髋关节错缝,治疗同上。
由上可见,髋关节错缝为膝痛及下肢无力之本,治之则诸症得解。膝痛虽源自膝部软组织损伤及膝关节错缝,治之疼痛可暂时缓解,站立及行走时则症状再现,皆因上源未除,故纠正髋关节错缝为治本之策。臀肌及髂腰肌挛缩锁定髋关节于错缝位,治当松解而调衡之。
【按语】膝痛源于损伤,损伤源于膝关节错缝,膝关节错缝源于髋关节错缝,髋关错缝源于髋周肌肉失衡。疼痛、损伤、膝错缝、髋错缝、髋周肌肉失递进式互为标本,按照中医治病求本的原则,调衡髋关节周围肌肉便可,然此案病程相对较久,髋关节错缝时间较长,肌肉松解后髋关节无法自动复位,故以手法复之;膝关节错缝时间相对较短,髋关节复位后患者下地行走无疼痛,说明膝关节错缝已自动回位,故无需手法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