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了全校第一后,13岁女生选择了投塘自杀

卢晓炫医生 发布于2021-01-13 13:35 阅读量6527

本文转载自重庆江北黄泥磅医院

  这可能是2021年开端,最令人心痛的新闻。

  1月1日下午,安徽的一位13岁女孩小怡,被发现溺亡在自家附近的池塘。

  根据报道,小怡的溺亡,或许跟两天前的一次月考有关。

  12月30日,小怡的学校进行了月考,她考得格外好,道德与法治这门科目得了满分,破天荒拿了年级第一。

  小怡的双胞胎姐姐,也考到了第六的好成绩,俩姐妹开开兴兴回了家。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然而,就在当晚,班主任打电话给小怡的家人表示质疑:“你家孩子这次考试有点异常,是不是买卷子作弊了?”

  到了晚上11点,小怡在QQ空间中写下:“考试正常发挥,考得好怪我喽?”

  第二天上午,老师在课间又约谈了小怡,小怡哭着回到了教室。中午时,又把姐妹俩单独喊了出去,让她们重新补考一次。

  补考的结果,小怡考了98分,姐姐考了92分。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晚上回家后,姐妹俩什么都没有说,被质疑作弊的事情,似乎到此为止了。

  可谁知,就在补考后的第二天,小怡独自离开了家,父亲出去寻人时,才发现女儿已经溺亡。

  这个13岁的女孩,考了一次第一,没有赞扬和肯定,反而要了她的命。

  作弊与否,并不是最重要的。面对敏感的孩子,冷漠和缺乏温情的处理方式,才是把女孩逼上绝路的关键。

  成人世界的质疑、否定和打击,落在孩子头上,就会化作压垮他们的一座大山。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01.不要忽视孩子的自尊心

  令人心痛的是,小怡并不是在遭受屈辱中,唯一走入绝境的孩子。

  两个月前,18岁的高三女生欣欣,留下一封遗书后跳河身亡。

  出事那天的凌晨两点,她还在房间熨衣服,整理屋子,更新了微博。

  凌晨3点,她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我没有早恋,有点不开心,就酱。

  凌晨4点,她来到河边,跳入冰冷的河水里。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这种以死自证清白的激烈举动,从欣欣的聊天记录中可以看出端倪。

  月考的时候,她数学及格了,老师在全班面前怀疑她作弊;自己清楚未来的规划,可老师总怀疑她早恋。

  欣欣深陷不被信任的旋涡,敏感的自尊心渐渐破碎,最后成了再也无法承受的重量。

  悲剧发生后,总有人会说,这才多大点事,怎么就这么想不开呢?

  这是因为,孩子的视角和大人是不同的。

  在成人眼中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却往往可以掀起孩子心里的惊涛骇浪。

  青春期的孩子,本就处于身心的动荡发展中,他们带着先天的敏感和同情,却又前所未有的脆弱。

  所以,众目睽睽下,被母亲扇巴掌的男孩,转身跳楼了。

  所以,在全班面前,被老师怒斥作文负能量的小女孩,从家坠亡了。

  当大人们,不顾处理的方式,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还认为孩子没有感受时,悲剧的发生就已经注定了。

  02.信任与尊重,

  是给孩子最大的底气

  有的人看不见孩子敏感细腻的心,选择粗暴地伤害。

  但也有人不厌其烦,愿意用温柔和耐心,替孩子寻回了公道。

  去年国庆期间,重庆的一位父亲,一位民警,和一个10岁男孩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

  当时,一位奥迪车主发现车子被划,随后报了警。民警查看监控后,发现只有男孩小新,在停车期间接触过车辆。

  但是,小新却坚持不是自己干的。

  小新父亲闻讯赶来,看见儿子被团团围住情绪烦躁,简单问了后,决定先担下责任,赔偿了车主3500元后,把孩子带回了家。

  待孩子情绪平静后,父亲开始仔细询问情况,此时,儿子依然坚称自己没有做。

   凭着对儿子的了解,父亲内心笃定:孩子真的被冤枉了。

  而另一边,民警也没忘记孩子坚持否定的态度。

  了解车主去过其他地方后,他花了3天,通过监控,找到了车上出现划痕的画面。原来车子早在小新到达之前,就已有划痕。

  在两个大人的努力下,10岁男孩的清白终于真相大白。

  看似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有必要这么大费周折地找证据,辩个明白么?

  也许很多人都觉得没必要,浪费警力浪费资源,但这却维护好了男孩小小的自尊心。

  父亲的信任,民警的耐心,整件事情里传递给他的温情,将是他未来面对困难的底气。

  如果,每个孩子,都曾得到过这样的尊重和信任,那么也许很多悲剧就不会发生。

  03.家长对孩子的关注

  不应只限于衣食住行

  青春期的孩子心思敏感,对自尊的要求更高,可面对的压力和打击,却变得更大。

  即便是作为父母,也很难保证时刻都能懂得尊重孩子并温柔以待。

  因此,当孩子遭遇打击和困难时,只沉浸其中,学不会疏导,学不会求救和自救,是极其危险的。

  所以,我们要教给孩子的,是提供支持,是让他们拥有更多的选择来迎接挑战和困难。

  当小怡和欣欣承受巨大的冲击时,也许她们的家人并非一无所知。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可遗憾的是,家人并未引起重视,错失了孩子求救的机会。

  很多时候,家长们会忙于工作、应酬,很容易就会忽视孩子的内心世界。

  然而,就是这些小小的事件,就可能成为孩子迈不过去的难关。

  如果我们都能像重庆的那位父亲一样,信任孩子,珍视孩子的自尊,重视孩子的情绪状态。

  那么,即便是遇到再多、再大的问题,孩子依然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当孩子长大后,这种“底气”也依然能够伴随着他们。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