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专家详解抽动症症状

石春雷医生 发布于2019-07-23 16:48 阅读量7426

本文由石春雷原创

抽动症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病症,但其症状表现常被家长误认为是坏习惯,放任不管,影响孩子一生。那么,抽动症都有哪些症状?


gggg.jpg


专家解读:儿童抽动症的表现

抽动症是以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的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常见症状有频繁眨眼、噘嘴、清嗓子等。

1.运动型抽动:

症状表现:眨眼、噘嘴、皱眉、扬眉、挤眉弄眼、扮“鬼脸”、眼球转动等。

专家提醒:出现以上一种或多种运动抽动,持续时间或短暂或稍长,都属于抽动症范围。

2.发声性抽动:

症状表现:单音、吸鼻声、哼哼声、清嗓子、重复语句、模仿言语、秽语等。

专家提醒:出现简单的啊哦声,或有意重复别人语句,都属于抽动症范围。


hhhhh.jpg


抽动症严重吗?长大了会不会自愈?

一些家长把抽动症状视为一种不良习惯,不仅不予诊疗反而对病儿进行训斥,甚至打骂,要求病儿改掉这种“不良习惯”,结果病情不但未减轻反而逐渐加重。

抽动症是一种病,不会自愈。不及时诊疗会导致孩子记忆与注意力下降、学习困难,影响孩子外貌形象。长期的异常行为更会遭受周围人异样眼光、造成孩子脾气暴躁、自卑、逃学、厌学等问题。

抽动症不会自愈 延误治疗危害大

患儿常因发病症状怪异遭到他人歧视或嘲笑,产生自卑感、社会退缩, 同时不自主抽动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业受阻,辍学等常有发生。常年累月,甚至引发自闭症等其他疾病,影响孩子一生。

专家提醒:4-10周岁是治疗抽动症黄金时期,选择治疗方法需谨慎,勿让孩子走弯路。

治疗抽动症 找准病因是关键

针对抽动症的治疗,盲目采用药物诊疗或营养补充,很难取得疗效。因此需到医院有效检查,找到具体致病因针对性进行治疗才有效。

天使采用脑生物原胺检测、核磁共振双重设备检测确定患儿病灶,结合专家面诊患儿行为症状,精准确定患儿病因,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


jjjj.jpg


BFR脑功能平衡调控疗法 天使独有技术

BFR脑功能平衡调控疗法是中美联合研发,天使独家引进的先进体系技术,率先采用脑生物原胺检测安全无介入方式精准检测紊乱神经递质,国际先进无创物理快速激活受损神经元细胞,使其再生修复。增强神经递质的释放平衡,再结合国粹中医渗入调理,增强患儿机体免疫能力,并以国际标准心理疏导,帮助孩子重塑健全的心理状态,达到身心共同康复效果。

【疗效反馈】:治疗3-7天,眨眼、耸肩、摇头、吸鼻、清嗓子、哼哼声等明显改变,15-30天运动和发声抽动消失,病情康复。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