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提到尿失禁
很多人都认为
这是一些老年人机体极度退化
或患有某些重大疾病的人群
才会出现的症状
比如老龄卧床、脑卒中、瘫痪的人群
实际上尿失禁分很多种类型
许多人由于对其缺乏了解甚至误解
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我国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成年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随着孕产次数、年龄增长而增高。
什么是尿失禁?
尿失禁(incontinence of urine)是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导致排尿自控能力下降或丧失,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尿失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及性别的患者,其中以女性及老年人多见。
尿失禁有哪些类型?
尿失禁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类型包括:
压力性尿失禁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通常指喷嚏、咳嗽、大笑或运动等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口漏出。
急迫性尿失禁
表现为强烈的尿意和难以控制的尿急,尤其听到水流声时,患者可能会在没有到达厕所之前就尿出。
混合性尿失禁
指同时具有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的症状,症状间有相互影响相互加重的倾向。
功能性尿失禁
常见于行动不便或认知功能下降的患者,他们可能由于身体或心理上的障碍而无法正常控制排尿。如脑卒中、瘫痪的人群。
尿失禁有哪些危害?
尿失禁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可能对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很多尿失禁患者因担心身体异味、控制不住小便等原因影响社会生活及交往,因此压力性尿失禁常常被称作“社交癌”,长期的尿失禁可能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而尿液长时间接触皮肤可能导致皮肤感染、瘙痒和皮炎等问题。
尿失禁该怎样治疗?
行为疗法
盆底肌训练:进行有意识的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的训练,如凯格尔运动,通过重复缩放部分的骨盆肌肉来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膀胱训练:通过调整排尿时间和频率,逐步增加膀胱容量,提高膀胱的控制能力。
电刺激疗法:利用低频电流刺激盆底肌肉,促使肌肉收缩,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
生物反馈疗法:通过监测盆底肌肉的生理活动,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盆底肌肉状态,从而有意识地控制肌肉收缩。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尿失禁的原理是通过修复或加强盆底肌肉和组织,来控制尿液的流出。
需要注意的是,手术治疗尿失禁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尿动力学检查等,以确定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总的来说,尿失禁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可能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组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以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