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女性朋友
产后会有这样的经历
大笑、打喷嚏、咳嗽时尿液溢出
外出时总想找厕所
私密处总有异物感
腰酸背痛、下腹坠胀
......
尽管因此带来许多尴尬和不便
但依然有许多女性朋友羞于启齿
从来没有做过盆底筛查
据了解,我国45%的已育妇女患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20%的产妇在妊娠晚期和产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盆脏器官脱出等症状,并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且78%的已育妇女出现阴道松弛,性功能障碍等问题。
女性的盆底肌位于盆腔最底部,盆底肌就是盆腔底部的肌肉群,它如同一张“吊床”托住盆腔内的子宫、膀胱、直肠等器官。一旦盆底弹性变差、吊力不足或者受损,盆腔器官便无法固定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疾病。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包括:盆腔器官脱垂(POP),压力性尿失禁(SUI)、粪失禁,产后阴道松弛、性生活不和谐,慢性盆腔疼痛等。
妊娠和分娩是盆底损伤的一大诱因,在怀孕期间,胎儿、胎盘在母体不断长大,羊水也不断增多,这些重量持续长久地对盆底肌产生压迫,使盆底肌变薄,弹性变差,神经受损,受其支撑的脏器位置改变,功能也相应受损。因此,生产后更要重视盆底功能的检查与治疗。
盆底超声是临床中用于诊断女性盆底功能状况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可直观显示女性盆底结构,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无创、能实时动态观察,可重复性好等优势。
盆底超声检查可以在患者出现相应症状前,掌握盆底结构形态及功能改变,评估盆底功能,进一步指导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从而利于盆底支持结构功能的恢复,避免或延缓手术治疗,提高女性朋友的生活质量。
产后42天~6个月,是盆底康复的“黄金时期”
在这段时间,肌肉和神经刚刚受损,自身的细胞修复比较活跃,宝妈们产后42天在恶露干净以后,尽快进行盆底功能的超声检查评估,尽早开展治疗。这个时期的治疗效果是事半功倍的,借助仪器唤醒损伤的盆底神经肌肉,增加盆底肌肉肌力和弹性,可以使盆底功能尽快恢复。
如果错过了康复黄金期怎么办?
错过了康复黄金期的宝妈们,也需要尽快来医院进行盆底康复训练,以免症状越来越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产后若没有及时进行盆底肌锻炼和康复治疗,随着年龄增大和激素水平下降,到了绝经时,将会是尿失禁和子宫脱垂的高发期。原本简单有效的物理治疗、凯格尔训练,也将无能为力,不得不需要手术的介入。
善待自己、关爱盆底
早期诊断、及时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