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膀胱炎:隐匿的膀胱健康警报!

薛景春医生 发布于2025-04-02 15:57 阅读量111

本文由薛景春原创

膀胱是人体重要的储尿器官

但很少有人会关注它的健康状态

当出现尿频、尿急、血尿等症状时

许多人会直接联想到“尿路感染”或“结石”

却可能忽略一种相对隐匿的疾病

——腺性膀胱炎


这种疾病虽然发病率不高,但因其潜在的病变风险,值得引起重视。


一、什么是腺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Cystitis Glandularis)是一种膀胱黏膜慢性增生性病变。正常情况下,膀胱内壁由移行上皮细胞构成,表面光滑;但在长期炎症或刺激下,部分区域的黏膜细胞会逐渐转变为类似腺体的结构(即“腺样化生”),形成腺性膀胱炎。



二、病因:谁容易被它盯上?

腺性膀胱炎并非由单一因素引起,而是多重刺激长期作用的结果:

慢性炎症:反复的尿路感染(如细菌性膀胱炎)导致黏膜持续受损;

物理或化学刺激:长期留置导尿管、膀胱结石、化疗药物或辐射损伤;

尿路梗阻: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等疾病导致尿液滞留,滋生细菌;

自身免疫异常:少数患者与免疫系统紊乱有关。

高危人群:中老年男性(尤其合并前列腺疾病者)、长期导尿患者、有反复尿路感染史的女性。


三、症状:容易被忽视的“小毛病”

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与其他膀胱疾病混淆:

排尿异常:尿频、尿急、夜尿增多;

疼痛:下腹或会阴部钝痛,排尿后可能加重;

血尿:多为镜下血尿(肉眼不可见),少数为肉眼血尿;

合并感染:可能出现尿液浑浊、发热等。

值得注意的是,约20%的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



四、预防:守护膀胱健康的三道防线

减少刺激:多喝水稀释尿液,避免憋尿;戒烟限酒(烟草代谢物可刺激膀胱);

控制感染:注意会阴卫生,性行为后及时排尿,绝经期女性可局部使用雌激素;

高危人群筛查:长期导尿、反复尿路感染者应定期进行膀胱超声检查。


腺性膀胱炎像一簇“不熄灭的小火苗”,悄无声息地威胁膀胱健康。面对反复的排尿不适,切不可掉以轻心。及时就医、明确诊断、科学管理,才能让膀胱远离“腺”阱,守护身体的排污通道。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