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人都携带,这个病毒可以诱发癌症!

赵宏波医生 发布于2022-04-08 10:12 阅读量918

本文由赵宏波原创

这个病毒90%的人都有携带,部分人群可以导致癌症的发生。这种病毒就是EB病毒,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个病毒。


EB病毒又称人类疱疹病毒4型,由科学家Epstein和Barr于1964年在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中发现。


目前普遍认为EB病毒是一种可以诱发癌症的病毒,主要感染2种细胞,如果感染的是B细胞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淋巴瘤,如果感染的是上皮细胞可引起鼻咽癌和胃癌等恶性肿瘤。



EB病毒通过病毒携带者和病人的唾液传播

EB病毒的传染源是病毒携带者和病人,病毒可在人的咽部上皮细胞内长期存在并繁殖,然后释放到唾液内。所以病毒主要通过唾液(口-口)、飞沫等传播,极少数经输血传播。



幼儿感染最常见


由于幼儿抵抗力差,因此最容易被EB病毒感染而发病,在3-5岁幼儿中比例高达90%。


成人大多小时候感染过,体内就有病毒抗体,抵抗力好。EB病毒非常易感,且一旦感染就很难清除,并终身携带。


EB病毒和鼻咽癌有什么关系?


鼻咽癌起源于单个EB病毒感染的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发生在EB病毒感染之后,一系列研究证据支持EB病毒在鼻咽癌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是“罪魁祸首”。


但是不要恐慌,EB病毒是发生鼻咽癌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即鼻咽癌患者肯定感染了EB病毒,但携带EB病毒者却不一定患鼻咽癌。因为还需要其他“助手”,如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



大量证据表明EB病毒感染与环境因素有“互动”,EB病毒大多数时期并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显著影响,处于潜伏状态,待时机成熟,才会进攻机体。


一些植物产生的化学物质就可以令EB病毒从“潜伏”状态转变为“活跃”状态,如虎刺梅、夹竹桃、变叶木的汁液。这些物质本身没有致正常细胞癌变的能力,但由于其能激活潜伏的EB病毒,因此被称为“促癌物质”。



变叶木



夹竹桃



虎刺梅


其他类似的促癌物质还有食物中的亚硝胺类化合物,食入过多的咸鱼、腊味和含亚硝胺类化合物的腌制食品等,可能诱发鼻咽癌。


EB病毒感染后的症状


● 发烧

体温一般在39℃左右波动,吃退烧药也没用,发热持续约一周,有些儿童可持续发烧10余天。


咽喉痛、扁桃体红肿、淋巴结肿大、眼睑肿大、喉咙有化脓性的白斑

肿大的淋巴结部位主要在双侧颈部,一般在数天、数周后逐渐缩小、消退。


● 皮疹或呕吐

大约10%的患儿皮肤可出现皮疹,部分患儿可能伴有呕吐。


● 肝脏肿大

约20%的患病儿童会出现肝脏肿大,肝区压痛,类似肝炎的症状。


EB病毒感染后的症状与感冒相似,需要经过实验室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习惯


刚才讲到EB病毒一旦感染就很难清除,因此如何预防感染非常重要,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习惯


第一、不要随意亲吻孩子!因为EB病毒以唾液经口传播为主,所以它有个别称,叫“亲吻病毒”。为避免小孩感染EB病毒,不要口对口亲吻他们。


● 第二、母亲及婴儿家属应避免对婴儿进行口对口的喂养。


第三、保持居室环境整洁,每天开窗通风至少一个小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image.png


赵宏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深圳市肿瘤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外科教研室秘书。


从事胸部肿瘤的外科治疗近二十年,临床经验非常丰富,已主刀完成各科胸部手术5000余例。擅长肺癌、肺小结节、食管癌、贲门癌和纵膈肿瘤等的微创治疗和综合治疗。国家卫健委“笹川奖学金”获得者,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在日本国立癌症中心研修,取得日本临床修炼医资格并主刀手术。兼任世界华人肿瘤医师协会胸部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兼副秘书长、广东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外科分会食管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快速康复学组委员等职。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完成市级科研攻关项目1项,主持在研白求恩科研基金1项。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师从日本国立癌症中心胸外科日月裕司教授,亲自动手开展临床工作。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