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肿瘤标志物在1978年就被发现了,它是指在血液、体液及组织中可检测到的与肿瘤相关的物质,达到一定水平时,可反映某些肿瘤的存在。这些肿瘤标志物还能分析病程、监测疗效及复发、判断预后,达到辅助临床改善对患者进一步处理的目的。 至今,可供临床应用的肿瘤标志物已有100多种。对其分类多从生化性质及组织来源进行,尚没有一个统一、全面的标准。从实验室检测的角度,可将肿瘤标志物分为血清/血浆肿瘤标志物以及组织细胞肿瘤标志物。
影响肿瘤标志物的因素有哪些?
由于排泌减少,在肾衰竭和胆汁淤积患者中可能升高;
风湿性疾病中,CA199水平可能升高;
药物作用,如抗雄治疗会抑制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产生;
直肠检查、经尿道操作可导致血浆前列腺碱性磷酸酶(PAP)和PSA升高;
吸烟可导致癌胚抗原(CEA)升高至10ng/ml。
可导致假阳性结果的因素:
炎症;
良性肝脏疾病、代谢和排泌异常[甲胎蛋白(AFP)、组织多肽抗原(TPA)、CEA、CA199、CA153];
肾功能异常[β2微球蛋白(β2MG)、降钙素、PSA、CEA、CA199、CA153];
肿瘤大范围坏死;
诊断或治疗过程导致(直肠指诊、手术、放化疗);
生理性,如怀孕导致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AFP升高。
那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有哪些?
诊断:筛查、协助诊断;
预测疗效:治疗反应和毒性;
预后预测;
肿瘤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