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做基因检测有什么意义?

赵宏波医生 发布于2022-03-23 09:51 阅读量2256

本文由赵宏波原创

image.png


指导靶向药物的使用


2020年12月2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指出:医师应当根据组织或细胞学病理诊断结果,或特殊分子病理诊断结果,合理选用抗肿瘤药物。对于有明确基因靶点的药物,必须遵循靶点基因检测后方可使用的原则。


靶向药物,顾名思义就是能够“精准打击”发生特定基因突变的位点,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又不会杀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


但是肿瘤靶向治疗的耐药性,其实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重要问题。


肿瘤细胞的基因组是不稳定的,基因是可以持续突变的,也就是说,随着靶向治疗时间的推移,肿瘤患者可能会出现新的不同突变,进而产生耐药并导致疾病的进展。所以加强对肿瘤细胞耐药发生机制及其对策的研究,并提供克服耐药性的治疗策略则非常重要。


对于有明确耐药基因变异的药物,耐药后通过肿瘤基因检测确定肿瘤分子分型,筛选出适用于该分型的靶向药物,针对不同耐药机制制定疗效好、低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案,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增加患者获益可能。


image.png


指导免疫药物治疗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获得与免疫治疗疗效相关的基因信息,指导免疫用药。比如结肠癌MSI-H、TMB-H的患者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而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进行免疫治疗可能会疗效差或引起超进展,需要谨慎采取免疫治疗等。


image.png


预测患者治疗效果


基因检测可涵盖与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内分泌治疗等相关的基因位点,提示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毒副作用,帮助患者更加合理的选择药物。


image.png


评估肿瘤患者复发风险


研究表明,基因检测可以早于影像学检测数月提示肿瘤复发,使患者能尽早接受干预。


通过存在于外周血的肿瘤DNA检测,可以监测微小残留病灶,提示复发风险。


image.png


评估肿瘤遗传性


大约5%~10%的癌症是遗传造成的,其中乳腺癌、卵巢癌、胃肠道癌症、胰腺癌、前列腺癌的遗传因素占重要作用,通过肿瘤遗传基因检测,可以有效评估肿瘤的遗传性,帮助患者家属明确患癌风险,提早预防。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