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手术切除的总体原则是彻底切除原发灶和胸腔内有可能转移的淋巴结,且尽可能保留正常的肺组织。因此,我们通常对全肺切除术较慎重,肺癌手术的标准术式是肺叶切除。人一共有五个肺叶,左肺有两个肺叶,右肺有三个肺叶,对于肺功能正常的患者,切除一片肺叶影响并不大,因为其他的肺叶可以通过代偿性膨胀,逐渐的弥补失去的一部分肺功能。随着身体状态的恢复,肺功能可逐渐恢复到接近手术之前的水平。
肺癌通常分为“周围型”和“中央型”。周围型肺癌顾名思义更靠近肺的周围和边缘,I-IIIA期的周围型肺癌,通常选择肺叶切除术+肺门纵膈淋巴结清扫手术,可以完整切除肿瘤原发灶、可能的淋巴结转移灶,最大限度降低复发几率。中央型肺癌是指原发于支气管或叶支气管、位于肺门附近的肺癌,通常已侵犯支气管或肺动、静脉,需要实施全肺切除术,最大限度切除肿瘤,降低复发风险。为最大限度保持肺功能,也可选择难度更大的袖状切除术和隆突成形术,尽可能切除肿瘤的基础上,完成肺隆突或支气管的重建。
对于肺功能较差或高龄肺癌患者,可考虑行局限性切除,如楔形切除术或肺段切除术。楔形切除术仅切除肿瘤和周围少量正常组织,主要适合于体积较小、年老体弱、肺功能差或癌分化好恶性度较低的早期肺癌;肺段切除术仅切除肿瘤所在肺段,主要适合于老年、心肺功能较差的周围型孤立性早期肺癌。由于楔形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率较高,通常建议首选肺段切除术。
随着胸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早期肺癌患者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越来越普遍。其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与常规开胸手术相似,但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出血量和并发症更少,住院时间可明显缩短。
肺有肺血管和支气管血管两个系统,肺血管即肺循环的肺动脉和肺静脉,参与气体交换,是肺的功能性血管。而支气管血管即体循环的支气管动脉和支气管静脉,为肺的营养性血管,供给氧气和营养物质。
“
1
肺动脉
肺动脉是运输血液到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性血管。肺动脉由右心室的动脉圆锥发出,之后在主动脉弓下分为左、右肺动脉。
左、右肺动脉分别进入左、右肺,进入肺之后其分支多与支气管分支伴行,最后分支直至进入肺泡隔,包绕肺泡壁形成肺泡毛细血管网。
2
肺静脉
左、右各有两条,分别为上肺静脉和下肺静脉。左上肺静脉和下肺静脉分别收集左肺上、下叶的血液;右上肺静脉收集右肺上、中叶的血液,右下肺静脉收集右肺下叶的血液。
3
支气管动脉
有1-3条,它起自胸主动脉或右肋间后动脉,之后与支气管的分支伴行入肺,最后分布在各级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肺淋巴结、肺实质和脏胸膜等。
肺中的静脉一部分汇集成支气管静脉,之后出肺门,左侧注入奇静脉,右侧注入奇静脉或上腔静脉,另一部分则汇入肺静脉的属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