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有哪些手术方式可以选择?

赵宏波医生 发布于2022-03-18 16:44 阅读量847

本文转载自医学界

肺癌手术切除的总体原则是彻底切除原发灶和胸腔内有可能转移的淋巴结,且尽可能保留正常的肺组织。因此,我们通常对全肺切除术较慎重,肺癌手术的标准术式是肺叶切除[1]。人一共有五个肺叶,左肺有两个肺叶,右肺有三个肺叶,对于肺功能正常的患者,切除一片肺叶影响并不大,因为其他的肺叶可以通过代偿性膨胀,逐渐的弥补失去的一部分肺功能。随着身体状态的恢复,肺功能可逐渐恢复到接近手术之前的水平。


肺癌通常分为“周围型”和“中央型”。周围型肺癌顾名思义更靠近肺的周围和边缘,I-IIIA期的周围型肺癌,通常选择肺叶切除术+肺门纵膈淋巴结清扫手术,可以完整切除肿瘤原发灶、可能的淋巴结转移灶,最大限度降低复发几率。中央型肺癌是指原发于支气管或叶支气管、位于肺门附近的肺癌,通常已侵犯支气管或肺动、静脉,需要实施全肺切除术,最大限度切除肿瘤,降低复发风险。为最大限度保持肺功能,也可选择难度更大的袖状切除术和隆突成形术,尽可能切除肿瘤的基础上,完成肺隆突或支气管的重建。


对于肺功能较差或高龄肺癌患者,可考虑行局限性切除,如楔形切除术或肺段切除术。楔形切除术仅切除肿瘤和周围少量正常组织,主要适合于体积较小、年老体弱、肺功能差或癌分化好恶性度较低的早期肺癌;肺段切除术仅切除肿瘤所在肺段,主要适合于老年、心肺功能较差的周围型孤立性早期肺癌。由于楔形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率较高,通常建议首选肺段切除术。


随着胸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早期肺癌患者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越来越普遍。其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与常规开胸手术相似,但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出血量和并发症更少,住院时间可明显缩短。胸腔镜微创手术与开胸手术,对于切多少肺其实并没有区别,本质还是一样。切口只是我们到达手术区域的一条大门,它本身对于肺癌手术不存在任何影响。“里子”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面子”尽可能好看和减小刀口。


以上肺癌手术切除均属于肺癌根治性手术范畴,即在临床上完整地切除了肿瘤病灶,切缘干净,连同周围的淋巴结转移区域也会切除干净,尽可能达到“根治”目的,通常针对的是早中期肺癌。早中期肺癌根治性手术后,还需进一步辅助治疗防止复发,特别是IB-IIIA期的NSCLC患者。国际权威指南(NCCN指南[2]推荐,IB-IIIA期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完全切除后可接受奥希替尼辅助治疗。而对于晚期肺癌患者,肿瘤范围较广,或已经发生转移,患者的身体状况已不支持做根治性手术。此时,通过手术控制患者的症状,比如患者有大量胸腔积液,通过手术解决胸腔积液;或者通过手术解决胸壁骨组织受侵致胸壁或背部剧痛、阻塞性肿瘤远端存在的肺脓肿和严重大咯血等。此类手术属于姑息性手术,目的在于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治疗,而不是彻底将疾病治疗好。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肺癌手术方式的制定,将朝着越来越“个体化”的方向发展,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保证治疗质量的前提下,精准切除肺癌的同时,尽可能保存正常肺组织。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