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看得懂的常见纵隔肿瘤的影像解读与鉴别要点

赵宏波医生 发布于2022-03-18 10:36 阅读量2601

本文由赵宏波原创

纵隔位于胸腔正中间,两边由肺脏包绕,分为上、前、中、后纵隔。纵隔内器官较多、解剖关系复杂;纵隔肿瘤位置不同,类型多变。

常见纵隔肿瘤


常见纵隔肿瘤的影像诊断


纵隔肿瘤一般很难靠X线平片来确诊,CT特别是增强CT及磁共振(MRI)有更高的诊断价值。以下总结6种常见纵隔肿瘤的诊断要点。

 

1.胸腺瘤

 

image.png

胸腺

 

胸腺瘤是前纵隔肿瘤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约占50%。

 


图1胸腺瘤A;图2胸腺瘤AB;图3胸腺瘤B;图4胸腺癌

 

2.胸内甲状腺肿


image.png

甲状腺解剖结构

 

前纵隔上部多发,颈胸征;气管等周围结构受压移位;可随吞咽移动;平扫CT值较高,强化明显、时间长;可有钙化及囊变;可有内分泌异常症状。

甲状腺肿瘤影像学表现

 

3.畸胎瘤

 


CT、MRI多数可明确诊断。


畸胎瘤影像学表现


4.淋巴瘤


发生于淋巴结或节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分何杰金氏病(Hodgkin disease,又称霍奇金淋巴瘤)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 disease,又称非霍奇金淋巴瘤)。好发于前、中纵隔,多同时侵及多个淋巴结。

 

纵隔肺门多个淋巴结增大可融合成肿块,呈分叶状,向纵隔双侧突出,有时一侧明显,但很少为单侧。气管受压移位、变窄。可向肺内及胸膜、心包浸润,引起积液。中等强化。


淋巴瘤影像学表现

 

侵袭性胸腺瘤与恶性淋巴瘤鉴别要点


 

5.后纵隔肿瘤

 

神经源性肿瘤为后纵隔肿瘤中最常见者。

 

 

发生于椎间孔者,可压迫椎间孔使之扩大,并可压迫肋骨头及脊椎,产生边缘光滑的压迹,肿块呈哑铃状,一端在椎管内,另一端在纵隔内。可以产生神经压迫症状。恶性肿瘤呈分叶状,侵蚀邻近骨骼而发生破坏;神经母细胞瘤内可发生钙化;中度强化。

 

后纵隔肿瘤影像学表现

 

6.囊肿

 

包括支气管囊肿、食管囊肿、心包囊肿、囊状淋巴管瘤、胃肠源性囊肿、神经肠源性囊肿、胸导管囊肿(罕见)、脂肪瘤、纤维瘤、黄色瘤等。

 

各类囊肿都有一定的好发部位,如支气管囊肿多位于隆突下支气管旁与气管旁,心包囊肿多位于心膈角区,胸腺囊肿多位于前上纵隔胸腺部位,食管囊肿、神经肠源性囊肿与胸导管囊肿等多位于后纵隔。

 

支气管囊肿影像学表现

 

心包囊肿影像学表现


 

纵隔肿瘤与纵隔旁肺癌鉴别要点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