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发病率在我国居高不下,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显示,全球每 5 个人,就有 1 人至少患一次癌症。对此,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知名期刊《癌症生物学与医学》上发表相关文章,分析了过去 30 年来我国的癌症数据。
WHO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 2020 年新发癌症病例约 457万,死亡病例大约 300 万。

在发病率上,国内癌症整体发病率从 2000 年到 2011 年呈持续上升趋势,女性发病率上升趋势更明显,男性则相对稳定。从类型上看,前列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等癌症的上升趋势明显,而肝癌、胃癌、食管癌发病率则显著下降。在死亡率上,胃癌、肝癌和食管癌的粗死亡率和年龄标准死亡率出现下降,结直肠癌、乳腺癌、胰腺癌的死亡率则出现了上升。而且,死亡人数最多的前三种癌症也从 1990 年的的肝癌、胃癌、肺癌,变成 2015 年的肺癌、肝癌、胃癌。生存率上,随着筛查率的提升、治疗方式的改进,喉癌、食管癌、骨癌、胃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甲状腺癌、膀胱癌的5年生存率明显上升。
从整体来看,如果控制好以下可改变因素,国人可以避免 45% 的癌症死亡风险。

吸烟:23.8% 的男性癌症死亡和 4.8% 的女性癌症死亡由吸烟引起,通过戒烟和控烟,癌症的发病和死亡率能得到有效控制。肥胖:超重和肥胖会增加食管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病风险。因为肥胖,癌症的死亡人数增加了 250% 以上,控制体重是控制癌症的有效方式。饮酒:酒精具有明确的致癌性,近 20% 的男性食管癌死亡由喝酒引起。空气污染:我国是室外空气污染严重的国家之一,14.4%的肺癌死亡由PM 2.5 空气污染造成。此外,固体燃料导致的室内空气污染也增加了肺癌发病。不过在1997到2017年期间,随着固体燃料使用的降低,因空气污染而死亡的癌症人数下降了32.1%。
癌症的发生有先天和后天两大因素决定。先天因素就是遗传因素,一旦出生就已经无法改变,变化最大的就是后天因素或者外因。
癌症发生越来越多,跟后天因素影响增大有关。后天因素包括两大方面:
外部环境因素: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在快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加重环境污染,青菜水果中的农药、保鲜剂等化学物质和空气污染等均可增加人们患癌的几率。社会心理因素:刚才说到我国近几年经济发展确实很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越不重视自身的健康问题,熬夜、酗酒、饮食不规律,不喜欢运动导致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都会明显增加机体对癌症的敏感性。同时经济压力、心理压力等导致心情郁闷、长期不开心会更容易得到癌症的光顾,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癌症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①食物多样化。尤其是多吃有防癌作用的维生素、矿物质、植物化学物质及纤维素的丰富来源。每天纤维素要增至 20~30 克(谷类、水果、蔬菜、豆类 )。②减少脂肪的摄入,使脂肪从热卡 36% 降至 30% 以下。少吃动物脂肪和热带油(棕桐油、椰子油)。
④选择食盐和钠含量中等的饮食,少吃盐渍食品,在餐桌上不宜再另加盐。
①避免吸烟。若是吸烟者,应戒烟,更不要吸烟同时饮酒,它们结合起来会使癌症的危险增大 50 倍。②饮酒要适度,最好每天饮葡萄酒不超过 1 次,量不超过 125ml。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外科教研室秘书。
从事胸部肿瘤的外科治疗近二十年,临床经验非常丰富,已主刀完成各科胸部手术4500余例。擅长肺癌、肺小结节、食管癌、贲门癌和纵膈肿瘤等的微创外科治疗和各种疑难手术治疗。国家卫健委“笹川奖学金”获得者,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在日本国立癌症中心研修,取得日本临床修炼医资格并主刀手术。兼任世界华人肿瘤医师协会胸部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兼副秘书长、广东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快速康复学组委员等职。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篇,主持完成市级科研攻关项目1项,主持在研白求恩科研基金1项。




师从日本国立癌症中心胸外科日月裕司教授,亲自动手开展临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