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唾液筛查检出早期口腔癌!

赵宏波医生 发布于2022-03-15 10:38 阅读量8058

本文由赵宏波原创

唾液筛出早期口咽癌,或将成为可能。


2021年5月19日,美国专业医学网站Medscape报道,澳大利亚生物科学家研发一套唾液试剂,并利用它,从一名“无任何症状的健康人”身上,成功检出早期喉癌。经过15分钟手术切除,该名患者已治愈。


image.png


“这是世界首个口咽癌(OPC)非侵入性筛检研究。其思路是,从受试者的唾液样本中,识别人类乳头瘤病毒(HPV)-16 DNA。若它能在更大范围的健康人群中进行研究,并得到验证,那我们或距离推广口咽癌常规筛查,又近了一步。”Medscape评论。


持续36个月的唾液检测显示HPV阳性……

持续HPV感染已经成为口咽癌的主要诱因之一。

2020年1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综述称,高危基因型HPV-16引起或与HPV相关的口咽癌病例,在逐年增加。在美国,被诊断为HPV阳性口咽癌的比例,从1980年代的16.3%,升至2000年代的72.7%以上。

“我们的研究发现,口咽癌患者的HPV-16 DNA可能直接脱落到唾液中,或可作为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通讯作者Chamindie Punyadeera,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健康与生物医药创新研究所副教授,如是说。

据悉,2016年5月-2017年10月,Chamindie Punyadeera所在的生物科学学院唾液和体液活检转化研究团队,携手多家医疗机构,招募665名健康人入组,开始进行口腔HPV-16 DNA流行病学研究。

所有受试者按要求,留下漱口水样本。采样和分析的标准流程是:受试者使用特定浓度的口服盐溶液,漱口1-2分钟,然后在试管里留样。团队采用自主研发的试剂,对样本进行病毒基因型和病毒载量分析。

结果显示,有3名受试者为持续性HPV-16 DNA阳性。其中,1名63岁的白人男性,在参试第6个月、第12个月和第36个月,HPV-16 病毒载量不断上升。从最初的3.43拷贝/50ng,增至第36个月时的1281.69拷贝/50ng。

在研究小组的邀请及研究伦理委员会监督下,该男子应邀参加耳鼻喉科临床评估和讨论。

“15年前,他成功戒烟,但此前有45年烟龄。他每天会喝点儿酒,差不多2杯。是个异性恋,至少有5名性伴侣。口腔性接触是惯常的前戏。

最初的口咽临床检查——包括触诊和白光——并未发现明显异常。电子鼻咽喉镜显示,两个扁桃体略不对称(左<右),左侧舌扁桃体沟有轻度血管变化,但无任何恶性病变的证据。此外,口咽和颈部的MRI未发现扁桃体或舌根隐匿性病变,也没有颈部淋巴结肿大。”这些讨论细节都被记录在“病例报告”中。

获得该男子的知情同意后,研究团队对其进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治疗。手术仅耗时15分钟。患者于当天出院。

术后活检显示,其左侧扁桃体有直径为2mm的鳞状细胞癌。

术后2周,复查唾液没有找到HPV-16 DNA的阳性证据。术后2个月时,颈部超声检查未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

“目前,该名男性正在接受术后随访。我们认为,他通过扁桃体切除这一小手术,即可获得治愈的可能,且复发率极低。”Chamindie Punyadeera说。

图B为术后左侧扁桃体组织切片发现2mm非角质化鳞状细胞癌,局灶性基质浸润<1mm,切缘清晰。/Frontiers in Oncology

HPV所致口咽癌,缺少常规筛查

研究团队表示,前文所述病例是世界首例,通过唾液筛查检出、再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无症状隐性喉癌。对临床而言,它具有多方面意义。


image.png


首先,它提示临床,应充分评估唾液HPV-DNA升高,与口咽癌病程的关联。


过往已有研究证明,两者存在一定程度正相关。2016年,《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子刊曾发文称,对96650名受试者、平均随访4年后发现,口腔HPV-16阳性,会使口咽部鳞癌的风险增加22倍。其结论指出,简便的口腔漱口水样本收集,能为口咽部鳞癌风险,提供前瞻性“生物标记”。

而前文所述研究进一步发现,HPV病毒载量持续上升,或预示病程进展。

其次,口咽癌的明确诊断,目前仍主要为侵入性活检和基因组测序技术。尤其是HPV所致口咽癌,一直缺少标准或常规的筛查程序。

通常,患者只有在病情进展至晚期,出现明显症状时,才可能被检出。若可以实现唾液筛检,或将大幅推动口咽癌的早期筛查、早期治疗,患者也能获得更理想的预后。

再次,它提示,推广HPV疫苗广泛接种的重要性。

“20世纪80年代,得喉癌的多是70余岁老者,大多有酗酒或吸烟史。只有少数病例与HPV感染有关。但现在的喉癌病人往往是已身为人夫或人父的中年男子,经济条件较好,不吸烟也不酗酒。男性被确诊罹患HPV相关喉癌的几率,要比女性高三倍。”《纽约时报》称,导致这一现状得主要原因包括,人们更早开始性行为,拥有更多性伴侣,更多进行口腔性接触。

有研究显示,绝大多数HPV感染会在1-2年内,被人体免疫系统清除干净。而口腔性接触感染HPV,若没有被及时清除,或有10年-30年潜伏期。因此,接种HPV疫苗,或能预防口咽癌、降低发生率。但截至目前,相关预防作用仍缺乏数据支持。


2013年,影星迈克尔·道格拉斯被诊断为喉癌。《卫报》援引其发言称:“我不想多谈细节,这种癌症是由HPV感染引起的,而它源自口腔性接触。”


“作为世界首个单一病例,本研究并不是支持普通人群进行唾液筛查HPV的直接证据。但它证明一种可行性,我们可以用低成本、非侵入性的方式,在高危人群中筛检HPV感染所致口咽癌,也能用这一方式评估治疗效果。”Chamindie Punyadeera表示。

-------------------------------------------------------------------------------------------------------

作者简介

image.png


赵宏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深圳市肿瘤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外科教研室秘书。


从事胸部肿瘤的外科治疗近二十年,临床经验非常丰富,已主刀完成各科胸部手术5000余例。擅长肺癌、肺小结节、食管癌、贲门癌和纵膈肿瘤等的微创治疗和综合治疗。国家卫健委“笹川奖学金”获得者,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在日本国立癌症中心研修,取得日本临床修炼医资格并主刀手术。兼任世界华人肿瘤医师协会胸部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兼副秘书长、广东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外科分会食管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快速康复学组委员等职。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完成市级科研攻关项目1项,主持在研白求恩科研基金1项。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师从日本国立癌症中心胸外科日月裕司教授,亲自动手开展临床工作。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