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善孝为先,百孝健为首
很多人喜欢拿这句话来勉励自己
但同样的话
却不适用于家中的老年人
近期深圳的天气转冷
老年人时常因天气原因头晕、乏力
老人摔倒情况频发
“跌倒”已经成为65岁以上老人因伤致死的首因,年龄越大,发生跌倒并因此受伤或死亡的风险越高,也有人说:“老人跌倒髋部骨折是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
跌倒摔伤最常见的骨折部位:髋部骨折、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桡骨远端骨折
秋季寒冷季节将至 ,“老人跌倒”该怎么防?又该怎么治?
由于老年人行动通常比较缓慢
表面看,老年人跌倒造成的外伤通常不重;
但可怕的不是骨折,而是骨折后的一系列反应:
1. 外伤后的疼痛及功能障碍导致患者长期卧床,让老人身体脆弱的平衡被打破,身体机能陷入紊乱:容易导致深静脉血栓、床上进食误吸、肺炎等一系列并发症。
2. 长期居家或卧床又导致老人出现的压疮、便秘、失眠、焦虑、血压、血糖升高等情况,会进一步加重病情;
3. 对于有较多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手术也是一个难题。
例如,很多老年人长期服用一些治疗心脑血管等慢性病的药物,做手术要停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
本来老人需要这类药物防止血栓形成,一旦停用,身体的平衡被打破,很容易出现中风及心肌缺血等状况。再加上骨折的伤害、手术的打击,这些都是让患者和家属畏怯的难关。
所以,老年人一定要时刻注意
需要老人和其家人
在各个方面都做好防护措施
1.防滑垫、防滑凳
老人最常见、最容易摔倒的地方是洗手间。
有老人居住的家庭,建议尽量少使用光滑的瓷砖,要在墙上装一些扶手、在地上装防滑垫,让老人在淋浴或如厕时有扶手、不易滑,行动不便者,建议使用浴用防滑凳。
2. 拐棍、轮椅等助行器
在行走方面,家里拖地之后,地面还没有完全干,老人不要随意走动。对于行动不便者,必要的时候,出行可以选择辅助工具,比如拐棍、拐杖,移动扶椅等助行器。
3. 缓慢行动
广东在梅雨季节、寒冷季节,摔倒就医的老人均比较多。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老人不宜外出。
特别是下雨天路面很滑,很容易摔倒,对不熟悉的环境要小心,起床的动作要慢,穿衣服尽量穿简易的衣服,不要动作太快、用力太猛,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头晕等。
老人容易骨折,和大多数老人都有的骨质疏松密切相关,
那我们要如何延缓出现骨质疏松呢?
姚志城副主任医师给出几点建议:
1. 老人应当坚持运动
运动就像储蓄,只有长期坚持运动,才会有收支结余。老年人不要仅仅是散步,有条件的,可以坚持做一些带有适当负重的有氧运动,比如慢跑、举小哑铃,努力锻炼肌肉。
当肌肉结实之后,哪怕是受到冲撞,受损的可能是肌肉,不容易伤及骨头。
2. 平日里要注意合理饮食
尤其要补充富含蛋白质及钙的食物。
适当吃一些肉类食品,多喝牛奶。
不宜过多饮茶,因为茶中含有茶碱,容易导致钙流失。
保证每天至少800毫克钙的摄入,必要时可以通过食用钙片来补充。
3. 天气好时可以多晒太阳
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身体会产生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建议每天早、晚各晒10-20分钟,避开暴晒。
4. 一定要记得定期体检
过了五十岁之后,特别是女性,在月经停止后,身体的激素水平降低,极容易造成骨质疏松。绝经期女性体检时发现骨质疏松,要及时进行干预。
以前,许多人都会有
“伤筋动骨一百天”的认识误区
认为躺一百天就好了
很多老年人摔到骨头之后
都会选择长期卧床,慢慢恢复
这其实是不对的!
对此,姚志城副主任医生表示
长期卧床会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外科手术已是老年骨折的重要治疗方式
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
“疼痛和功能障碍是骨折带来的最大问题,尽快地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是外科治疗的目的。只要患者不痛了,功能恢复了,就能告别卧床下地走动,也就没有那么多并发症了,机体的平衡也得到快速恢复。”
注意啦!!!
老人出现跌倒后,不要急于搬动
要呼叫120,让救护车用担架来搬运
尽可能减轻因搬运不当
造成的疼痛及二次损伤
并送到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救治
如果周围的人实在需要搬运老人
注意要像一块“平板”似的整体平移搬运
不要采用“抱起来、背起来”等方法
以免加重损伤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