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便秘,这一虽不危及生命的常见状况,却常给人带来不小的困扰与不适。许多人因此求助于泻药、灌肠等方法,然而,这些极端措施非但未能有效解决便秘问题,反而可能诱发新的健康隐患,令人苦不堪言。
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高达4.0%至10.0%,这意味着全国范围内,约有五千万成人正饱受便秘之苦,这一数字背后是庞大的患者群体和不容忽视的健康挑战。
更为严峻的是,便秘的患病率呈现出随年龄增长而攀升的趋势。特别地,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慢性便秘的患病率急剧上升至23.0%,而到了80岁以上,这一比例更是高达38.0%,凸显了老年群体在便秘问题上的高度易感性和严重性。
慢性便秘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分为三大类:功能性、器质性与药物性。
1、功能性便秘,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通常与不良的生活习惯紧密相关。例如,饮食过于精细、体内胃火过旺、运动量不足、精神压力大等因素均可能引发此类便秘。改善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量、调节心理状态,往往能有效缓解功能性便秘的症状。
2、器质性便秘,则是由明确的身体疾病所导致的。这些疾病包括但不限于痔疮、肛裂、结直肠癌(结直肠ai的规范表述)、糖尿病等。器质性便秘的治疗需针对原发病进行,因此,一旦出现此类便秘,应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3、药物性便秘,是由于服用某些特定药物后出现的便秘症状。常见的引起药物性便秘的药物包括钙拮抗剂、抗抑郁药、抗胆碱能药物等。在使用这些药物时,患者需留意其可能引起的便秘副作用,并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种类。
关于便秘的判定,许多人存在误区。实际上,便秘并非单纯以排便次数为唯一标准。便秘是一组症状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排便困难(如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及需辅助排便)以及排便次数减少(通常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且这些症状需持续至少6个月才能被诊断为慢性便秘。因此,仅凭一天未排便并不能直接判定为便秘。
老年人易患便秘,其原因多方面且复杂。一是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食欲和进食量往往减少,这直接导致粪便量及便意减少,进而使得排便次数降低,增加了便秘的风险。
其次,老年人的胃肠功能逐渐衰退,肠蠕动减缓,进一步促进了便秘的发生。这种生理性的变化使得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水分被过度吸收,粪便变得干硬难以排出。
此外,膳食结构不合理也是老年人便秘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牙齿状况不佳,咀嚼功能减退,老年人往往难以充分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而膳食纤维对于促进肠道蠕动、软化粪便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老年人可能因身体原因活动受限,缺乏足够的运动,这也影响了肠道的正常蠕动功能。
再者,老年人常伴随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疾病本身及其治疗所需的药物都可能对肠道功能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长期服用抗胆碱能药物、阿片类药物、钙剂及钙通道阻滞剂等,这些药物可能会抑制肠道蠕动,导致便秘加重。
要想有效缓解便秘,应当遵循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固定的排便习惯:努力在每天晨起后或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这有助于身体形成自然的排便生物钟。同时,尽量选择在家中如厕,并保持排便时的专注,避免任何不必要的干扰,以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2、充足饮水:每日摄入足够的水分,推荐量为1.5至2升,这有助于增强膳食纤维的通便效果,软化粪便,促进肠道蠕动。
3、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是改善便秘的关键。应多吃新鲜绿叶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的水果以及全谷物等,每日建议摄入量为20至35克,并优先选择可溶性膳食纤维,因其能更好地促进肠道健康。
4、适量运动:定期进行体育活动,如步行、骑车等有氧运动,可缩短肠道传输时间,促进肠道蠕动,从而改善便秘。建议每天运动30至60分钟,每周至少坚持2至3次。
5、优化排便姿势:对于便秘患者,尝试采用蹲位排便姿势可能更为有效。蹲位时,耻骨直肠肌更为放松,直肠肛角增大,直肠管腔变直,有助于减少排便所需的直肠应变,使粪便更易排出。
6、及时就医:如果尝试了上述方法后便秘症状仍未缓解,或者便秘伴随有其他不适症状(如腹痛、便血等),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医院设有患者提前预约就诊服务,实现网上预约、在线预约等方式,方便患者就诊。医院还实行医生与患者“一对一服务”,提供专业的诊疗技术。同时,医院拥有高素质的医生团队和前沿诊疗设备,全体医护人员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如果您需要诊治便秘,可以考虑到深圳天元肛肠医院进行科学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