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岁老人几近失明还能好吗?能!10分钟让他重见光明

邓铤明医生 发布于2024-10-07 18:00 阅读量213

本文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3t8U4oHJlSOY9mPEcBgxHw


现在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幸福

人的平均寿命也不断往上涨

古代人眼里

60岁算高寿

在现代人眼中

平均寿命都已经高过60岁一大截了

这也不禁让人经常畅想:

老年退休的生活,会有多美好呢?


 

今年102岁的李爷爷(化名)

是个不折不扣的长寿老人

在他这个年纪

本该享天伦之乐

可李爷爷却被一个常见病

困扰了数十年

甚至因为这个病

眼睛基本失明了…

 


1




102岁老人视力逐年退化

久病不医近乎失明


李爷爷今年102岁,是一位人人羡慕的高寿老人,而且他体格硬朗、逻辑清晰,照理说,眼下正是他无忧无虑享受人生的好时光。


可李爷爷却有个“心病”,一直以来让他很困扰:


约莫三十年前,李爷爷的视力就越来越差,无论看近处还是远处,都有一层薄薄的雾罩在他眼前似的。


图源:soogif


当时的李爷爷和他的子女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哪个老人不会老花眼呢?再加上老人年纪大了,以前的医疗条件略有欠缺,子女们也不敢冒险让李爷爷进行治疗。


没想到近年来,李爷爷的视力退化愈发严重,最近,他的视力差到只能感受光影的变化,看不清物体的形状了!可以说,几乎等同于失明了……



这下李爷爷彻底慌了,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去医院治好眼睛!可李爷爷的子女还是很犹豫:老人年纪这么大了,眼睛能治好吗?要是一个不慎,治坏了该怎么办?


为了尽量确保李爷爷的治疗顺利,经过多方打听,李爷爷的子女带着他来到了深圳市人民医院眼科就诊。



2




原来是“TA”搞的鬼

80岁以上老人患病率是100%


了解李爷爷的基本情况后,罗小玲主任医师给他进行了精细的检查,结果发现:


导致李爷爷失明的真凶是老年性白内障而且李爷爷的白内障,已经发展到了过熟期



白内障是什么?

如果把眼球想象成一台相机,晶状体就相当于相机的镜头一旦“镜头”老化泛黄、混浊,拍出来的照片也不再清晰,这就形成了白内障。


白内障最常见的原因是衰老,它就像人老了会长白发一样,是一种到了一定年纪一定会得的疾病。


不过,由于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出现白内障的时间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50岁以上的人可能会出现⽩内障的早期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内障的患病率也会随之上升,到了80岁以上,⽼年⼈⽩内障的发病率为100%。


根据晶状体的混浊形态,白内障可划分为:初发期、膨胀期或未成熟期、成熟期、过熟期。


一旦发展到过熟期,一系列问题会接踵而来:


比如,由于晶状体核过硬下沉,极易发生晶体源性青光眼,双眼会疼痛难忍;

视物不见极易导致老人摔跤受伤,严重可危及生命;

此外,长年的视物不见状态将严重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增加家庭护理成本。


及时治疗白内障,对老人的身心健康皆有助益。目前,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根据李爷爷的病情,罗小玲主任医师建议他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李爷爷听到眼睛有治愈的希望,激动极了,但他的子女抛出了疑问:可不可以保守治疗,不做手术呢?



3




老“镜头”换成新“镜头”

手术是唯一治疗途径!


面对家属们的担忧,罗小玲主任医师耐心地向他们解释道:


晶状体的混浊是不可逆的,这就像清透的鸡蛋清变成熟鸡蛋白的过程。


当前,没有任何药物被证实可以穿透角膜、瞳孔、晶状体囊膜,经过层层阻碍,将微乎其微的治疗成分送入晶状体,并起到良好的效用。因此,手术是治疗白内障唯一的途径。


如果将晶状体比作一枚熟鸡蛋,它的结构就可以分为晶状体囊(熟鸡蛋软膜)、晶状体皮质层(熟鸡蛋清)、晶状体核(熟鸡蛋黄)


而白内障手术,就是留下一层软膜,将混浊老化的鸡蛋清和鸡蛋黄粉碎后,小心地吸出,再将人工晶状体植入进去。


简单来说,就是把老化的“原生镜头”取出来,再替换上崭新的新“镜头”。



在罗小玲主任医师的充分解释下,李爷爷和家属对治疗方案、术中与术后风险等信息都形成了清晰的理解,欣然同意进行手术。



4




无需全麻,10分钟给眼睛“除障”


由于李爷爷已有百岁高龄,患有一些全身性疾病,入院后他就进行了完善的全身检查,包括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此外,眼科组织了全科会诊及全院会诊围绕李爷爷的手术治疗方案、手术预后、各类风险的防控措施等进行了充分讨论。




考虑到李爷爷除了患有白内障之外,眼底黄斑也有病变,术后李爷爷的视力恢复可能无法达到最佳效果,还得继续进行眼底治疗,深圳市人民医院眼科主任杨明明在会诊后立即与李爷爷和他的家属进行了交流,而他们对这一结果也表示愿意接受,医患双方达成了一致,李爷爷的手术就这样提上了日程。


手术现场


手术当天,主刀医生彭伟在表面麻醉下(滴用表面麻醉眼药水)仅花了10分钟左右,就顺利完成了手术,李爷爷的视力成功恢复!


手术现场


 罗小玲主任医师表示:


一台高龄伴全身基础疾病的复杂疑难性白内障手术的成功实施,离不开详细的术前检查和治疗方案的制定,也离不开深圳人民医院多学科力量的保驾护航,更离不开优秀娴熟的白内障手术医生及护理团队的大力支持。今后,深医眼科将继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帮助患者们重见清晰的世界。”



眼科简介


深圳市人民医院眼科独立建科于1980年,眼科专业化已44年,是深圳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三甲综合性医院眼科,连续五年全国科技量值(STEM)排名眼科100 强,在深圳三甲综合性医院中眼科排名第一。


眼科现有总人数112人,医生博士学位占比 73%,多人毕业于协和、北大、复旦、中山、香港中文等知名医学院校,现有博士生导师 2人,硕士生导师9人,师资力量雄厚。


深圳市人民医院眼科为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教研室,具有眼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招生学位点,是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眼科规培示范基地、国家临床药物及器械试验基地、广东省眼科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基地,荣获广东省巾帼文明岗、深圳市巾帼文明岗标兵岗等荣誉称号。


眼科诊疗占地面积约 10000 平方米,设有眼科日间手术中心、屈光手术中心、干眼治疗中心、特殊检查中心、近视防控中心、眼科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等,现有病床 40 张,年门诊量约 12 万余人,年手术量 7000 余台,三四级手术占比80%以上,临床体量位居华南区前列。




扫描下方二维码

即可获得深医更多资讯


-END-

来源 | 深圳市人民医院眼科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运营服务 | 晶报社

本微信号致力于公益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

若有文字、图片、视频涉及侵权或违规,请及时告知删除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