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眼科就诊时,一般大家比较熟悉的检查包括:视力、裂隙灯、眼压还有色盲检查。可能针对一些特定人群,医生还会做个眼底检查。那么,什么是眼底检查?这种检查能查出什么?
今天来聊一聊
关于“眼底检查”的那些事儿~
什么是眼底检查?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果把眼睛看作一台照相机,那么晶状体就是相机的镜头,眼底就相当于胶卷底片,如果这个底片坏了,换再好的镜头也于事无补,所以眼底决定着眼睛成像的清晰与否。
眼底是眼球内后部的组织,包括玻璃体、视神经、视网膜、视网膜动静脉血管、黄斑等,眼底检查的就是这一片区域。它也是全身唯一一个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部位。
通过观察眼底,可以反映人体全身血液循环的状态以及健康状况,提示全身多种血管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病变程度都可以在眼底血管上表现出来。
哪些人需要定期查眼底?
1、高度近视人群
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脱离是高度近视的三大并发症。
高度近视(近视度数>600度)的眼轴比普通人更长,就眼底来讲,视网膜随着眼轴的变长而被牵拉变薄,发生黄斑出血、周边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等的概率也比正常人高。
高度近视人群,应避免剧烈运动,每年做一次眼底检查,及时发现眼底的病变。
2、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其中就包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发现及早干预、早治疗,有利于病变的延缓和控制。糖尿病患者应在确诊后进行眼底检查,无病变者或病变轻的每年进行复查,病变严重者每3个月或者遵医嘱进行相关眼底检查。
3、高血压患者
血压升高时,视网膜血管痉挛、变窄,血管壁增厚,动脉硬化,严重时会出现出血、渗出、棉絮斑甚至视神经水肿。
高血压患者如果出现视力下降,这时眼底病变一般已经进展到一定程度了,因此定期检查眼底很重要。患者平时在做好血压监测,合理用药的同时,应每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
4、50岁以上中老年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老化的过程中可伴发玻璃体后脱离、黄斑裂孔、老年黄斑变性、视网膜血管阻塞、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病,患病率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尤其是老年黄斑变性,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而延误治疗。
50岁以上中老年人建议每一到两年检查一次眼底,定期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问题、早期干预、避免失明。
此外,抗结核、羟氯喹等药物具有潜在毒副作用,有可能威胁到眼底健康,长期服用此类药物的的人群需要遵循医嘱定期检查眼底。
出现哪些症状,需要尽快进行眼底检查?
视力急剧下降,眼前有黑影飘动,眼前出现遮挡感,或者发现事物变形,这些症状就可能提示您患有眼底的疾病。这里提醒大家,一旦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出现眼底的病变,一定要在眼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治疗。
深圳市人民医院眼科(包括坂田院区)目前配备:德国海德堡Spectralis HRA+OCT、德国海德堡SPECTRALIS OCT、英国欧堡Optos(其中Daytona3台、California1台),图湃超广角全域扫频OCTA等目前眼科顶尖的眼底检查设备,为广大市民眼部健康保驾护航。
其中欧堡Optos全名“欧堡免散瞳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0.4s内完成一张图像的捕捉。成像范围以200°占据绝对优势,能够覆盖眼底82%的视网膜面积。同时具备超广角自发荧光功能。
传统眼底检查需要散瞳,散瞳过程需要等候时间,通常约半个小时,随后还需要等待检查结果。整个检查过程可能花费患者数小时时间,并且在检查后的4-6小时内,眼睛会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和视力模糊。这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安排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欧堡Optos以其快速无创、免散瞳、超广角等诸多优势,为患者的眼底检查提供了便利,可以拍摄到普通眼底照相机不能成像的眼底图像。避免眼底周边部病变漏诊的同时可以大幅提高眼底检查效率,也帮助医生提升了接诊效率。
总而言之,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理,旨在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