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儿童有这几种表现,可能是自闭症

李德勤医生 发布于2023-04-19 15:27 阅读量871

本文由李德勤原创




每年的4月2日世界自闭症日,以提高人们对自闭症和相关研究与诊断以及自闭症患者的关注。2023年4月2日是第十六届世界自闭症日,主题为“关爱自闭症儿童,关注与支持自闭症人士的照顾者和专业工作者”。

2023年3月24日,美国疾控中心(CDC)公布了最新自闭症患病率的筛查数据。根据2020年自闭症和发育障碍监测网络(ADDM)的11个社区统计数据分析,每36名8岁儿童中就有1名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占比约2.8%

而在中国,2016年,中国首部全面介绍自闭症的行业报告《中国自闭症儿童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我国有自闭症患者1000万。其中,0至14岁的患儿可能超过200万。

曾经被认为是罕见病的自闭症,早就不罕见了!

自闭症是什么?


自闭症也叫孤独症是一种日益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常见、最具有代表性的疾病。

该疾病起病于婴幼儿时期,以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局限的兴趣、刻板与重复行为方式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数患儿还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发育迟滞

人们通常把自闭症孩子称为“星星的孩子”或“星宝”。

图源:网络

为什么会得自闭症?


大多数家长在得到自闭症这一诊断结果时,都是绝望而崩溃的,他们在内心不断呐喊,为什么是我的孩子?

自1980年来,各种研究均显示自闭症与遗传因素关系非常密切。但是自闭症的发病原因,至今医学界仍无法给出确切答案。比较公认的观点是,该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结果。

自闭症有哪些表现?

NO.1


社会交往障碍

回避目光、对呼唤缺少反应、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难以理解他人情绪和想法、不懂得社交规则等。

NO.2


交流障碍

包括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方面。非言语交流障碍主要表现为交流的表情、动作、姿势很少;语言交流障碍主要表现为语言理解能力受损,语言发育迟缓,语言形式及内容异常,语调、语速异常等。

NO.3


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兴趣范围比较狭窄,行为常常刻板重复,倾向于使用僵化刻板、墨守成规的方式去应付日常生活,比如重复看广告、反复按开关、原地转圈、摇晃身体等。

NO.4


伴随症状

部分患者还伴有情绪及行为异常、认知发展不平衡等症状。

图源:网络

对自闭症的误解

由于大众对自闭症了解的不足,可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解。

误解1、自闭症是心理疾病

自闭症不是一种心理疾病,而是神经发育性疾病。但是部分自闭症儿童可能有认知、情绪和行为等心理问题。

误解2、自闭症是潜在的天才儿童

有不少影视作品中将自闭症描述成了天才儿童,他们往往在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有着突出的表现。这是人们对自闭症认识的一大误区。实际上只有少部分自闭症儿童有一些特殊的才能,但是大部分儿童的智力是偏低下的。

误解3、自闭症就是不爱说话

虽然大部分自闭症儿童都有语言障碍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说话的欲望,他们不是不爱说话,只是不知道怎么说,不知道如何用语言表达需求。

警惕孩子“5不”现象

不(少)看


眼神对视少,当你看他的时候,他可能会出现目光回避。

不(少)指


小朋友在表达需求的时候,通常会用手指指向自己需要的东西,而自闭症的孩子喜欢拉成人的手去表达。

不(少)应


交流的时候孩子的回应相对较少,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叫名反应不敏感。

不(少)语


多数自闭症患儿存在语言出现延迟,家长最多关注的也往往是儿童语言问题。

不当


指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觉异常。有的时候可能会玩不是玩具的东西,比如反复开关水龙头,反复开关门。

如果孩子出现上述“5不”症状中的1~2个,家长就需要提高警惕,建议带孩子及时就医,经过专科医师检查、评估、鉴别诊断后方能明确诊断。

孩子得了自闭症怎么办?

自闭症无法自愈。目前自闭症还缺乏特效的治疗药物,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康复训练。其治疗目的在于培养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对自闭症儿童的预后有极大的影响。

及早介入干预和治疗可以改善孩子的社会功能与生活质量,甚至可以让孩子在成年后具有独立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能力。

如果孩子确诊自闭症,家长应该持之以恒,抱着极大的耐心和爱心去训练孩子。

图源:网络


自闭症通常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察觉,因此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如果出现疑似自闭症的表现,需要及时前往医院筛查。


END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