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查出颈动脉斑块,离脑中风还远吗?

张红鸭医生 发布于2019-04-16 14:17 阅读量7029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深大总医院神经内科

  50岁老吴来到神经内科诊室,满脸愁容地递上一份颈动脉彩超报告:“医生,我有颈动脉斑块了,我会脑中风吗?”

  在我国,“颈动脉斑块会导致脑中风”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人们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后,往往最希望得到解答的问题包括:

1、颈动脉斑块是什么?

2、斑块会导致脑卒中(即脑中风)吗?

3、如何治疗?

回答如下:

1.  颈动脉斑块是什么?

  血液不停地在血管中流动,其中的脂质成分会慢慢沉积到血管壁上,逐渐形成斑块,通俗地说就是“水管生锈了”。已经有研究证实婴儿的血管壁有微小脂纹形成,40-50岁时斑块变得明显,60岁时还没有斑块的人已非常少见[1]。因此,人人都会有颈动脉斑块,它是人体衰老过程中的一种表现 — “血管老化了”。

2. 斑块会导致脑卒中吗?

  虽然颈动脉斑块是我们的“终生伴侣”,不能把发现颈动脉斑块等同于一定会脑卒中,但如果任其继续发展,最后引发脑卒中的风险是很高的。我国慢病研究显示,45岁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达76%以上[2]。

  颈动脉斑块通过两种方式引起脑卒中:一种是斑块生长得足够大,导致原位动脉管腔严重狭窄(甚至闭塞),远端脑组织供血不足;还有一种是斑块不稳定,里面的脂质沉积物脱落,后者一方面会诱发血栓形成,一方面自身也会随着血流堵塞下游的脑血管。

  在超声报告单上,我们经常看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斑块”和“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等不同说法,这些都是颈动脉硬化的不同发展阶段。现结合《中国神经超声的操作规范》[3],教大家简单解读超声报告:

①看斑块回声强度:“强回声”提示斑块稳定,里头的脂质沉积物不会脱落,这是大多数人的斑块状态;“低回声”、“混合回声”提示斑块不稳定,形成血栓或栓塞的风险更高。

②看血流速度:正常颈内动脉流速小于125cm/s,若超过125cm/s则提示颈内动脉狭窄可能(原理好比用手指堵住水龙头,水流速度明显增快)。

③看斑块厚度:若斑块厚度<4mm,一般不影响脑组织供血。

当然,如果能拿给专业医生判读会更靠谱,比如咨询深圳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

3.  对于斑块该如何治疗?

  首先,控制引起斑块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和肥胖,平时多喝水、多进行有氧运动,这是整个动脉硬化治疗的基础,但健康管理是一种自律,自我认知、知行合一最重要。

  其次,每日口服他汀类降脂药物,应说明它不是万能的,根据《中国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诊治共识》[4],遇到以下情况,就需要启动他汀治疗:①确诊脑卒中,不论有无高血脂;②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或管腔狭窄>50%,不论有无高血脂;③颈动脉斑块稳定或管腔狭窄<50%,没有脑卒中症状,需个体化考虑。

  最后,对于颈动脉严重狭窄或不稳定的患者,还有更进一步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包括内膜剥脱(通过手术把血管里的斑块剥除)或支架置入(把狭窄的血管用支架撑开),但是否需要介入手术,必须由神经科门诊的专科医生进行评估。

总 结

  随着国家医疗保障的推动和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经体检筛查出颈动脉斑块的人越来越多。如发现颈动脉斑块,不必谈虎色变,也无须过度焦虑,只要做好斑块危险性评估,及时干预不良生活习惯,必要时规范地用药治疗,就能有效地降低脑卒中的风险,为健康平安的生活增添一份保障!

参考文献

1. Carotid stenosis:role of plaque morphology in recurrent stroke risk[J]. Stroke,2017,48(8):e197.

2.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 中国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诊治共识. 2017.

3. 中国神经超声的操作规范[J]. 中华医学杂志. 2017.97(43):3361-3370.

4. 中国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诊治共识[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7,50(8):572-578.

撰稿 / 南南南

编辑 / 袋鼠小柴

审核/  张红鸭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