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面对面:记一场五位患者的帕金森公益讲座(附讲座配图及文稿 一)

罗晓光医生 发布于2019-08-11 23:44 阅读量6244

本文由罗晓光原创

尽管经过了精心准备,尽管事先尽一切力量广而告之,还得益于160平台的推送宣传,尽管过去半年我诊治的患者数量有了成倍的增长~~~~ 。这一场台风却来的好当时,堵住了绝大多数要出门听课的人。帕金森工作十几年患者教育开了几十场,这是最少的听众,一共5位患者,然而这5位患者却让我感动万分,恶劣天气没有阻挡住他们的脚步,今天的讲座将意义重大,我真切感觉到肩头担负的期望和信任,我必须精神饱满、竭尽全力,做一场最好的讲座!

 

8.jpg


讲座历时70分钟,按照提纲和课件,我从帕金森病历史到症状、到常见帕金森用药的机理、疾病治疗策略、DBS手术,撇清一些误区、如何正确看待疾病等内容,均一一道来,几天来在心里酝酿积攒的话语和宣讲热情在70分钟的讲座中喷薄而出,一吐为快。

 

结束后向各位听众赠送了帕金森科学知识的书籍,并合影留念,这将是一次有意义的留念,开课前被台风吹起的满心阴霾和不快都随着讲课互动的愉悦一扫而光。

 

应一位老先生听众的要求,我将这次讲座内容分几次写出,既是回顾总结给听课的病友以复盘机会,也让被台风挡在家中的病友能够有机会补课学习到疾病知识。

 

第一张:讲者介绍


1.jpg


 罗晓光,女,跟随国内帕金森届泰斗陈生弟教授学习帕金森,最早在东北开始帕金森专病工作,诊治帕金森十余年,充分诊治病人4000余例,DBS手术全程管理200例。

国家级帕金森及运动障碍学组 委员 (2011年开始至今,当时为东北首名委员)

工作习惯: 详细充分诊治每个来到我面前的帕金森病人,为其录入病情档案,严格限号以保证就诊质量

诊病特点:慢却细致,宁肯每次记录烂笔头,消耗时间,也为以后的复诊随诊提供逻辑便利。

门诊制度:仅周一诊病,上午看首诊(建立病历档案)、下午看复诊(已经初诊后有病历档案的患者),请预约就诊,谢绝加号。

 

第二张:帕金森病的发现

 

2.jpg


英国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在1817年对自己经历的6个病人的症状进行了总结后发表了一篇论文《震颤麻痹》,这是第一次有人提出震颤麻痹的新的病名,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帕金森,后人为了纪念这位认真的医生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疾病,而同时也有一个别名叫震颤麻痹。据说这6个病人中,有2名是医生坐在自家窗台上向对面眺望时看到的。

 

第三张:


3.jpg

帕金森是中老年常见疾病,2004年我国曾在北京协和张振馨教授牵头下进行过帕金森病中国发病率的调查,当时选取北京,上海,西安等4个城市对65岁以上老人进行了入户调查,结论是中国65岁以上帕金森病发病率为1.7%。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30年,世界1000万帕金森病人的一半会在中国。因此如何医治好这些帕金森患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培养足够数量的帕金森专病医生迫在眉睫。

然而在我的门诊中,帕金森发病趋于年轻化,虽没有精确统计过,但有学者粗略估计:每10个帕金森患者会有1人是50岁-60岁间起病,每20个帕金森患者会有1人时40-50岁起病,随着工业化进程、食品安全等问题的涌现,研究者也发现帕金森的起因可以从外周(呼吸、皮肤、肠道)等开始经过几十年侵袭到中枢大脑形成帕金森病。

 

第四张


6.jpg

 

鉴于帕金森病越来越成为阻挡人类幸福老年生活的巨大障碍,在梦想战胜死亡前,人类理所当然首先战胜衰老相关的这些疾病。帕金森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因此每年的4月11日指定为世界帕金森日,每年这时不仅报纸电视争相传播帕金森的科学知识,各医院有帕金森专病的科室也在举办各类患者教育公益讲座,力图借此机会普及帕金森的科学知识。

 

第五张: 为什么会患上帕金森病

7.jpg

 

迄今为止,病因不清。关于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学说众多,但第一、该病绝大部分不遗传,患者常常上一代及下一代都没有家族史,只有极少数患者可能有家族史与遗传关系密切

第二、目前存在着一些环境因素会增加帕金森的发病风险,例如农村常常使用的杀虫剂、除草剂、引用井水等 都被证实其长期接触者患帕金森病的概率会增加。

 

第六张

4.jpg

帕金森病的病因在大脑中枢内,那到底是什么地方发生了病变呢?图里显示的是人的大脑的侧面图。人脑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大脑好像一把蒲扇的扇面,第二部分是脑干,好像蒲扇的扇子柄,扇子柄和扇面交界处大约就是中脑,这是帕金森病发病的部位。

 

第七张 

5.jpg

这张图片显示了正常人中脑和帕金森患者中脑的不同,在左上角是正常人中脑的横截面,可以看到有左右像两撇小胡子的结构,成为黑质,有黑色素丰富的多巴胺神经元组成,而左下角就是帕金森患者的中脑和黑质,可以明显的看到,患者的黑质颜色暗淡,这是由于大量的黑质神经元(多巴胺神经元)死亡缺失造成的。这也正是患病的根本原因。

在图片的最右侧是显微镜下看到的红色嗜酸性细胞结构,又称路易小体。这是帕金森病的显微镜下的特征性异常结构。

 

  接下来的文章中,将继续讲解公益讲座的其他内容和幻灯片,包括帕金森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医生如何诊断帕金森、帕金森不同患者的不同治疗策略等,欢迎大家继续关注。


作者介绍:

   •罗晓光,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师从国内帕金森泰斗上海瑞金医院陈生弟教授 博士后 •2008年建立东北第一个帕金森专病门诊 •十余年帕金森病诊治经验,建立详细病历档案4000 份 •2012年开始帕金森DBS手术工作,治疗200余名DBS手术患者 •中华医学会帕金森及运动障碍学组 委员(深圳1人/广东7人) •2019年1月从沈阳调入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工作

 每周一出诊帕金森专病:上午诊治 罗医生的初诊患者(尚未建立病情档案者),下午诊治 复诊患者(经过详细问诊已经建立病情档案者),

仅在周一诊治帕金森病,其他时间为普通门诊,请患友务必遵守制度,按要求预约挂号。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