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的诊疗

卢小平医生 发布于2025-01-09 09:00 阅读量9418

本文由卢小平原创

“医生,救救我,太难受了,头痛得要爆炸了、全身酸痛、发冷。我感觉我快不行了,您给我打点针水吧。”近来门诊经常碰到这样的就医场景。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丁四型。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多高发于每年的冬春季。


病毒感染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患者可发展成重症病例,甚至出现多脏器受损、功能衰竭而死亡可能,需正确对待。在此对流感的相关知识进行科普,做好早防、早诊、早治,减少重症流感发生,降低病死率。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


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通过打喷嚏、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气溶胶也是一种传播方式,需警惕。


病毒排放一般可持续3-7天,儿童、危重患者病毒排毒时间延长,可超过1周。人群普遍易感,但小于5岁的儿童;65岁以上老人;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血液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抑制着等);肥胖者;妊娠期及围产期妇女。这5类属重症病例高危人群,需更加重视。


流感起病急,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头痛、畏寒、寒战,全身肌肉酸痛、咽喉痛、鼻塞、流涕等儿童的发热程度通常高于成人,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5天后发热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较长时间。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需早诊、早治,避免发展成肺炎、重症肺炎。


流感诊断需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查等综合情况诊断。目前流感病原学检测分:病毒抗原检测、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培养和血清学检测,其各有优缺点。


抗原检测速度快,但敏感性低于核酸检测。


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支持诊断,但阴性不能排除流感。


病毒核酸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很高,且能区分病毒类型和亚型。


核酸检测插画图片下载-正版图片401742758-摄图网


流感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的全身症状较轻;追踪流行病学史有助于鉴别;普通感冒的流感病原学检测阴性。


2、其他上呼吸道感染

包括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鼻炎和鼻窦炎。感染与症状主要限于相应部位。流感病原学检查阴性。


3、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也可出现高热、咽痛等症状,与流感不易区别,应结合流行病学史和病原学鉴别。


流感治疗


1、临床诊断病例和确定诊断病例应当尽早隔离治疗、佩戴口罩、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尽早抗病毒治疗(发病48小时内)可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


3、对症治疗: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应用解热药物。咳嗽咳痰严重者给予止咳祛痰药物。


4、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仅在有细菌感染指征时使用抗菌药物。


现在是流感高发期,若出现高热、畏寒、腹泻等症状,需排除流感可能,我院目前已开展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肺炎支原体、肺部CT等检测,能够满足病患的需求,为周边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