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核抗体(ANA)等风湿免疫指标的意义,你知多少?

卢小平医生 发布于2023-07-26 12:57 阅读量617

本文由卢小平原创

        昨天门诊遇到一位40岁的阿姨来复诊,她拿着化验报告,紧张地问:医生,我这个指标好高,1000多,还有好几个抗体是阳性的,我是不是已经病入膏肓?孩子才10岁呢,以后怎么办?”我详细看了她的化验报告,ANA1:1000均质型阳性,抗SSA抗体+++,抗SSB抗体+,IgG 20.1g/l ↑,看了她的门诊病例,因“手关节痛、口干”就诊,和患者沟通病情,考虑“干燥综合征”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了解有没有其他脏器损害。患者一听,更紧张了,说话的声音都打颤,在我耐心讲解、安慰下,才连连道谢去做检查。

                              

        风湿免疫科医生对于ANA等风湿免疫指标的解读一般不存在难度,但对于非风湿免疫科医生或普通老百姓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免不了会经常碰到文章开头类似的情景。下面我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相关的风湿免疫指标的临床意义。

                                     

1、抗核抗体(ANA):它是以真核细胞的各种成分为靶抗原的总称。作为自身免疫病重要的生物学标志,是临床应用中最基础、最广泛的一组抗体。ANA阳性,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生理状态下,机体为了清除衰老损伤或变性的自身组织细胞,会产生针对自身抗原的自身抗体。二是病理状态下,正常的免疫系统具有区分“自己”和“非己”的能力,对自身抗原处于免疫耐受,若出现感染、肿瘤、药物等因素,机体免疫自稳功能失调,产生攻击自身组织细胞的抗体,则导致了自身免疫病。ANA的滴度值目前主要有两种稀释体系,一种是1:40、1:80、1:160、1:320.....,另一种是1:100、1:320、1:1000、1:3200......由于机体会产生生理性的自身抗体,故ANA滴度与疾病相关性无明确定论,但滴度越高可以说明与自身免疫病的关系越大。比如ANA滴度1:1000,便要充分考虑自身免疫病的可能。

2、抗核抗体谱(ANAs),包括抗DNA抗体、抗 ENA抗体(如抗Sm抗体、抗Jo-1抗体、抗SSA抗体)等一大类抗体。

                                                      常见抗核抗体谱的种类及临床意义

ANAS

相关风湿性疾病

临床意义

抗双链DNA抗体

SLE

是SLE的特异性抗体(60%-90%),作为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价的指标;阳性者狼疮性肾炎发生率较阴性明显增高。

抗Sm抗体

SLE

SLE的标记性抗体,阳性率30%左右,与疾病活动度和预后无关,阴性不能排除SLE。

抗SSA抗体

SLE、SS、RA等

其靶抗原由分子量60KD和52KD的两种蛋白质组成,可分为抗 Ro60-KD和抗Ro52-KD抗体,抗Ro52-KD可出现在多种自身免疫病中,不作为诊断依据,抗Ro60-KD与SS密切相关。与新生儿狼疮、新生儿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有关。

抗SSB抗体

SS、SLE

不单独出现阳性,几乎只出现在抗SSA抗体阳性的血清中,二者阳性高度怀疑原发性SS。可作为原发性SS的预后评估,与新生儿狼疮、新生儿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有关。

抗Scl-70抗体

SSc

SSc的标记性抗体,多见于弥漫性SSc,病变进展快。

抗Jo-1抗体

PM/DM

是PM/DM的标记性抗体,PM患者中阳性率40%,DM患者中阳性率5%。

如出现发热、肺间质病变、关节炎、雷诺现象、“技工手”等而被称为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

抗U1RNP抗体

MCTD、SLE、SSc等

高滴度抗U1RNP抗体是诊断MCTD的必备和首要条件,抗U1RNP抗体与双手肿胀、雷诺现象、肌炎、指(趾)端硬化等相关。

抗核小体抗体

SLE

多出现在SLE早期,且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

(SLE:系统性红斑狼疮  SS:干燥综合征  RA:类风湿关节炎  SSc:系统性硬化症  MCTD: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PM:多肌炎  DM:皮肌炎)

       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风湿病是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有轻重之分,如果有异常症状、异常实验室指标,建议风湿免疫科专科就诊,避免过于担忧、过于松懈,明确诊断,早治疗、早获益,让我们为你的健康保驾护航。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