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髓瘤肾病,说白了就是因为骨髓瘤导致肾脏超负荷“加班”,从而“罢工”。肾脏本来负责清理身体里的废物,但骨髓瘤病人产生的“垃圾”特别多,比如轻链蛋白、尿酸,还有过多的钙,这些都会堵住肾脏的“管道”。
因此,支持治疗的任务就是帮肾脏减负、解压、清路!
一、水化——肾脏的“润滑剂” 水化,就是多喝水或通过静脉输液补充液体。为什么这么重要?水分足够,尿液流动得快,肾脏“管道”里的垃圾才不容易堵塞。 做法: 多喝水:每天饮水量要达到2-3升(如果肾功能允许),但前提是不能有明显的心衰或水肿。 静脉补液:有些患者喝水不足或胃口差时,医生会通过静脉输液来加速清理。 小贴士: 喝水虽好,但别“海喝”,否则可能导致水过多而引发低钠血症。
二、纠正高钙血症——肾脏的“减压阀” 骨髓瘤患者常常出现高钙血症,就像让肾脏背着一块“重石头”。高钙不仅会损伤肾小管,还可能引发恶心、呕吐甚至心律失常。 怎么治? 水化利尿:还是水化,帮助把过多的钙“冲”出去。必要时可用利尿剂(如呋塞米)加速排钙,但需在补足水分的基础上使用。 双膦酸盐:比如唑来膦酸和帕米膦酸,它们可以阻止骨头释放过多的钙,效果显著,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地诺单抗:一种新型药物,尤其适合双膦酸盐不耐受的患者。
三、纠正高尿酸血症——肾脏的“除垢剂” 高尿酸血症是骨髓瘤患者的另一大敌人,尿酸结晶就像“小沙子”,会堵住肾脏的过滤系统。 怎么解决? 别嘌醇:这是一种经典药物,能减少尿酸的生成,但需要医生调整剂量,特别是在肾功能不全时。 非布司他:相比别嘌醇,这种药物对肾功能的影响更小。 碱化尿液:通过服用碳酸氢钠,让尿液变成“碱性”,帮助尿酸结晶溶解,从而减少对肾脏的损伤。
四、控制感染——肾脏的“护卫队” 骨髓瘤患者免疫力低下,感染常常会“趁虚而入”,进一步加重肾脏负担。 做法: 预防为主: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注射疫苗(如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 抗生素治疗:一旦出现感染迹象,需早期使用抗生素。选择药物时,要注意避免对肾脏毒性大的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
五、调整药物——肾脏的“卸货员” 很多药物对肾脏都有一定负担,比如非甾体类抗炎药比如去痛片、阿斯匹林、布洛芬、塞来昔布和吲哚美辛等和某些抗生素。所以医生会根据肾功能状况调整药物剂量,尽量减轻肾脏的压力。
六、营养支持——肾脏的“充电宝” 骨髓瘤患者常常食欲不佳或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会进一步影响肾功能恢复。 建议: 低盐、低蛋白饮食:减少肾脏负担,但蛋白质摄入也不能过低,以防营养不良。 补充关键微量元素:比如钙、镁和维生素D,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七、其他支持治疗——肾脏的“全能辅助” 纠正贫血:贫血会影响肾脏供氧,必要时可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控制血压:高血压会加速肾脏损伤,需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进行管理。
结语 总结一下,骨髓瘤肾病的支持治疗就是多管齐下,给肾脏“减负”、“清路”、“加油”。这些方法虽然看起来很基础,但它们为抗骨髓瘤治疗和其他干预手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