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坏死

陈海飞医生 发布于2025-03-01 21:29 阅读量8

本文由陈海飞原创

颌骨坏死听起来有些吓人,但它其实是唑来膦酸和地舒单抗这些护骨药物的一种少见副作用。那么,什么是颌骨坏死?怎么预防?用药后有哪些注意事项?让我们简单聊聊这个话题,让大家对护骨治疗后的颌骨健康有个清晰的认识。

颌骨坏死是什么?

颌骨坏死,简单来说就是颌骨(也就是上颌和下颌骨)出现了“断电”现象,失去了血液供应,骨头逐渐坏死,导致疼痛、肿胀,甚至牙齿松动。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接受护骨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人身上,因为唑来膦酸和地舒单抗会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虽然它们能很好地保护骨头,但颌骨这个特别活跃的部位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吃不消”。

为什么会发生颌骨坏死?

唑来膦酸和地舒单抗在抑制破骨细胞时,虽然达到了保护骨骼的作用,但也减少了骨头的正常“修复工作”。颌骨是人体中负荷较大的骨头,日常吃饭、说话、咀嚼都会对它产生微小损伤。正常情况下,破骨细胞会修复这些小损伤。但当药物抑制了破骨细胞的活性,颌骨的修复速度变慢,一旦细菌侵入,可能导致感染,进一步引发颌骨坏死。

颌骨坏死的高危人群

并不是每个使用唑来膦酸或地舒单抗的患者都会发生颌骨坏死,通常以下情况会提高风险: 1.口腔卫生差:不爱刷牙或牙周病患者,感染风险更高。 2.有口腔手术史:拔牙或植牙等创伤性操作可能增加颌骨坏死的几率。 3.吸烟人群:吸烟会影响血液供应,增加坏死风险。 4.长时间使用药物:药物使用越久,发生颌骨坏死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加。尽管颌骨坏死的风险不大,但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

如何预防和治疗颌骨坏死呢?

预防颌骨坏死其实可以从日常护理和生活习惯上入手,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用药前检查牙齿:开始护骨治疗前,最好先检查牙齿,确认没有感染、龋齿或其他口腔问题。如果有需要拔除的坏牙,最好在用药前解决。 2.保持良好口腔卫生:每天刷牙、使用牙线,保持口腔清洁,防止细菌在口腔内积聚,减少感染风险。 3.避免创伤性操作:用药期间尽量避免拔牙、植牙等创伤性手术。如果确实需要,可以与医生商量暂停药物,等伤口愈合后再继续使用。 4.定期检查:定期去口腔科检查,一旦发现牙齿松动、疼痛等异常,及早处理,防患于未然。

如果发生了颌骨坏死,怎么办?

万一不幸发生了颌骨坏死,患者也不用过于担心,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缓解和治疗: 1.暂停用药:医生可能会暂时停止使用护骨药物,减轻对破骨细胞的抑制,让颌骨有一定的恢复机会。 2.局部清创:对于坏死的颌骨,医生可能会进行局部清创,去除已经坏死的骨组织,帮助新骨长出来。 3.抗生素治疗:若有感染迹象,可能会配合使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防止病情加重。 4.定期随访:颌骨坏死是一个慢性过程,治疗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患者需要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定期随访,以便医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

唑来膦酸和地舒单抗护骨效果显著,但使用时也要保持警惕。日常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创伤性口腔手术、定期牙科检查,都是预防颌骨坏死的好方法。一旦出现不适,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处理,大多数情况都能得到有效控制。

所以,唑来膦酸和地舒单抗就像“护卫者”,保护着骨骼健康,但也需要我们用“精心维护”来保护它们的副作用不轻易发生。记住,护骨治疗是个“团队合作”,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才能打好这场“护骨之战”!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