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与不移植病人的维持治疗

陈海飞医生 发布于2025-03-01 15:42 阅读量39

本文由陈海飞原创

多发性骨髓瘤病人的治疗是一个“持久战”,而维持治疗正是帮助病人打好“持久战”的重要一环。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移植病人与不移植病人的维持治疗,有什么异同。

首先,移植病人和不移植病人,顾名思义,最大区别就在于是否经历了干细胞移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这个“移植”相当于给病人“重启”了一个新的免疫系统,是强化治疗的一种手段。但是,移植之后也并非就高枕无忧,仍然需要通过维持治疗来巩固疗效,防止疾病卷土重来。

移植病人与不移植病人在维持治疗上有很多相同点。维持治疗的目标都是相似的:延缓疾病复发,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生存期。

药物方面,最常用的维持治疗药物之一是来那度胺,这位“明星药”因为对骨髓瘤细胞的持续抑制效果出色,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否接受移植,病人都可能会使用来那度胺作为长期的维持治疗,通常建议每天口服,剂量在10-15mg/天,连续使用21天,休息7天,每28天为一个周期,维持时间有时长达两年以上,甚至更久。来那度胺的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相对可控,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疲劳、血液系统异常(如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等,但这些症状在规范监测下大多可以管理。

由于移植的病人,往往年轻、脏器功能较好,因此对于高危的病例,在用来那度胺的同时,可以加用蛋白酶体抑制剂如硼替佐米、伊沙佐米等。 而不移植的病人呢?因为没有经历移植这场“大战”,所以维持治疗的任务会更重一些。甚至可以沿用之前维持治疗的药物一直到疾病进展。

不论是哪种治疗方案,医生都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策略,确保病人在与多发性骨髓瘤的持久战中走得更远。毕竟,这场战役,我们不仅要打,还要打得漂亮!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