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骨髓瘤的双药维持治疗

陈海飞医生 发布于2025-02-26 17:25 阅读量122

本文由陈海飞原创

在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中,高危患者通常指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群体,如携带特定的染色体异常(例如17p缺失、t(4;14)、t(14;16)、1q21的异常等)。针对高危骨髓瘤患者,常规治疗效果可能较差,因此,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双药维持治疗可以提高这类患者的生存率。

双药维持治疗方案主要包括硼替佐米(Bortezomib)和来那度胺(Lenalidomide),二者协同作用,提供更有效的疾病控制。

硼替佐米和来那度胺的协同作用 硼替佐米是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能够通过阻止蛋白质降解,导致肿瘤细胞内蛋白质累积,从而诱导细胞凋亡。来那度胺则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具有抗肿瘤、抑制血管生成及增强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攻击等多种作用。两者通过不同的机制共同抑制骨髓瘤细胞的生长,在维持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协同效果。

高危骨髓瘤患者的双药维持治疗 双药维持治疗针对高危患者,尤其是那些已经接受了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或无法进行移植的患者,旨在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复发风险,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体生存期(OS)。

维持治疗方案 硼替佐米:通常采用每2周1次皮下注射,剂量为1.3 mg/m²。相较于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硼替佐米的方式不仅降低了外周神经毒性的发生率,还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当然,如果病人不能耐受硼替佐米毒性或者不可及,伊沙佐米也是另一选择。 来那度胺:推荐的维持剂量为10 mg,每日口服21天,停药7天,构成一个28天的周期。如果患者对10 mg的剂量耐受良好,剂量可增加至15 mg。

维持治疗时间 双药维持治疗的持续时间通常建议为长期,直至疾病进展或患者无法耐受治疗为止。研究显示,双药维持治疗的时间越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越长,尤其是对于高危患者而言,长期维持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复发风险。尽管一些患者可能会因为不良反应而需要调整剂量或暂停治疗,但在耐受性较好的情况下,建议尽可能延长维持治疗的时间。

双药维持治疗的疗效 多项研究表明,硼替佐米联合来那度胺的双药维持治疗能够有效提高高危骨髓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尤其是对于具有高危遗传特征的患者,双药维持治疗比单药维持治疗更具优势。SWOG S0777研究显示,使用硼替佐米和来那度胺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提高高危患者的总缓解率和深度缓解率,从而延缓疾病的复发。 此外,双药维持治疗可以对高危骨髓瘤患者的微小残留病(MRD)产生深远的影响。研究指出,双药维持治疗能够帮助患者达到更高的MRD阴性率,进而进一步改善长期预后。

不良反应管理 虽然双药维持治疗对高危骨髓瘤患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也伴随一定的不良反应。1. 外周神经病变:硼替佐米常见的副作用之一是外周神经病变,表现为麻木、刺痛或疼痛。通过皮下注射方式可以降低这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此外还可以根据症状严重程度调整硼替佐米的剂量或间隔时间。 2.血液学毒性:来那度胺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因此在治疗期间需要定期监测血象,并在必要时进行剂量调整或支持治疗。 疲劳和胃肠道反应:患者在双药维持治疗中可能会出现疲劳、恶心、腹泻等症状,通常这些症状较轻,可以通过支持性治疗加以缓解。 3.血栓栓塞风险:来那度胺增加了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尤其是在长期维持治疗中。因此,建议患者同时使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或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形成。

总结 对于高危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硼替佐米与来那度胺的双药维持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并降低复发风险。通过合理管理不良反应和个性化调整剂量,患者能够从双药维持治疗中获得显著的长期临床获益。这种治疗策略为高危患者提供了更好的预后,同时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