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足定义为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糖尿病足常表现为足部破溃、流脓或变黑、坏死。糖尿病足绝不等同于单纯的足部感染。糖尿病足的本质是由于长期的高血糖,导致周围神经和血管病变,在感染等因素的作用下所发生的一种足部综合征。
周围神经病变导致患者对疼痛、压力和温度的保护性感觉丧失(曾有患者被铁钉扎穿足部而毫无知觉)、关节力学失衡(逐渐出现足部的畸形)、干燥皲裂(容易破溃受到细菌侵犯);血管病变导致足部供血障碍(就像树干无法得到水分的滋养)。在这些发病机制的共同作用下,糖尿病患者的足部一旦遭受细菌感染,极易造成严重的组织破坏。
糖尿病足早期表现为下肢发凉、疼痛、感觉麻木、迟钝,遇冷热、疼痛等刺激没有反应,足部常出现蚁行感(有如蚂蚁爬行)。糖尿病足晚期可出现足部伤口长期不愈,伴有伤口流脓、发臭及高烧;或脚趾端发黑、干瘪。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糖尿病足具有高截肢率、高致死率的特点,在糖尿病所有并发症中医疗费用和致残率最高。据统计,全球每20秒就有一位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足而截肢,糖尿病足患者的截肢率高达22%。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技术层出不穷,我国糖尿病足的治愈率逐年提升,截肢率明显下降,但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
糖尿病足由于其难治性,预防永远是第一位的。定期检查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教育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足的保护。在治疗方面,由以往的单一科室治疗转变为内分泌科、骨科、感染科、血管外科等多学科合作模式。这一国际公认的治疗模式,使糖尿病足的疗效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