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咨询感悟:
在我们日常生活处理事情时,大部分人常常用一套相对成熟应对策略机制:我们自己觉知三个层面的“我”,感性我,外显我,社会我,感性我和社会我居于天平两端,外显我展现平衡的结果和位置。
感性我,基于我们的直觉反应,更加贴近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但往往易于冲动和过度,是情绪主导的反应机制。
社会我,基于我们的文化传统,基于我们的教育和个人的既往经验,偏向理性,常常思考如何处理更能利益最大化,是精明的我,相对成熟的我。
当下我,是人际外显的互动表现,是被彼端感知的外在客体,它是综合的结果,是感性我和社会我平衡的算法结果。
如果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达到成熟运用上述算法机制,就已达到不低的社会化水平。有时我们会忽略一项重点,此项机制运作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我们自我价值观的修炼和升级,不同发展层级对应相应算法的迭代水平。机制运作在低水平时,我们的价值观单一和局限,产出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机制的特征主要为“压抑”;机制运作在高水平时,我们的价值观多元和丰富,更加着眼于长远利益,产出效果常常惊喜连连,机制的特征主要为“升华”。
总而言之,算法是技能,是最理性中立的部分;我们的“三观”的培养和发展才是人走向成熟完善的必由之路,良好的三观才能展现人性的态度,才能避免人际交互中的“侵犯和掠夺”。内容仅仅是材料,彼此态度决定关系的质量和事情的结果。